】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堅決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
http://www.CRNTT.com   2024-06-20 16:22:16


甘肅省紀委監委樹牢“辦案是最有力、最深入監督”的理念,保持零容忍震懾不變,堅決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圖為日前,該省紀委監委第十審查調查室針對相關案件出現的新情況,召開案情分析會,研究討論下階段審查調查工作。(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強調,反腐敗鬥爭已經進入深水區,絕對不能回頭、不能鬆懈、不能慈悲,必須持續發力、縱深推進,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不斷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專門力量,必須清醒認識反腐敗鬥爭已經進入深水區,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著力在認識和鏟除土壤條件上下更大功夫,不斷拓展反腐敗鬥爭深度廣度,推動防範和治理腐敗問題常態化、長效化。

  深刻洞察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的表現特徵

  腐敗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有著歷史、文化、經濟、社會、制度、生態等多方面的土壤條件。

  綜合分析甘肅省近年來查辦的腐敗案件,滋生腐敗的土壤條件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從思想觀念看,官本位、家長制、升官發財、封妻蔭子等封建文化糟粕依舊作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想還有市場,商品交換原則向黨內滲透,講關係不講規則、遇事找“門路”等不良風氣根深蒂固。從權力運行看,一些地方和單位權力配置不科學,“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權力過於集中,自由裁量空間大;用權不規範,明面上符合程序規定,暗地里卻鑽空子、打擦邊球,另搞一套“潛規則”;跟進監督不得力,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的問題還未完全破解。從制度約束看,雖然制度體系在逐步完善,但一些盲區、空白點依然存在,有的新興領域制度建設較為滯後,難以適應發展需要;有的制度預防性和規範性功能不足,或“牛欄關貓”,或執行不力,對腐敗行為難以及時防範。從政治生態看,當前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不斷形成和發展,但影響黨內政治生態的消極因素尚未根除,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健康現象依然存在,政商關係不清、利益輸送、深度捆綁等問題仍有表現。從“圍獵”腐蝕看,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超額利益回報,瞄准掌握公權力的黨員幹部,想方設法、處心積慮變換“圍獵”套路,通過種種精心編織的手段,絞盡腦汁把幹部拉下水,甚至屢次得手後還逍遙法外。從個體因素看,有的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不力,管黨治黨力度不夠,姑息縱容、遮醜護短;有的黨員幹部初心不純、信仰不真,加之心理失衡、心存僥幸,面對各種腐蝕誘惑就會敗下陣來,一步步突破紀法底線,陷入腐化墮落的泥潭。這些土壤條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中的具體表現各有差異,總體呈現出消極性、複雜性、頑固性、長期性的特徵,如果不堅決有力地鏟除,會使腐敗現象由小變大、由輕微到劇烈、由點向面蔓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