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波羅的海三國強化軍備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4-06-22 10:45:58


北約多國在拉脫維亞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近段時間,多家外國媒體以“入盟20周年”為題,報導波羅的海三國,即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加入北約20年後的地區安全局勢變化和軍備建設進展。同時,北約多個成員國加大對波羅的海三國的軍事援助、加快駐軍進程,並推動新版地區防禦計劃的實施。

  從“邊緣”走向“前沿”

  報導稱,今年3月,北約擔負波羅的海地區警備防空任務的空域巡邏團,入駐拉脫維亞的埃勒瓦爾德軍事基地。這也是北約在該地區第三個該類型的軍事基地。此前,立陶宛的茹克拉軍事基地和愛沙尼亞的塔帕軍事基地已向北約成員國軍隊開放。在所謂“東道國支援”框架下,波羅的海三國承擔了駐軍的後勤保障任務。拉脫維亞國防部發布的信息顯示,每年僅設施維護和油料保障費用就超過3億美元。
  
  隨著北約東翼安全局勢的複雜多變,波羅的海三國日益成為歐洲防務安全的“前沿”支點。這種從“邊緣”到“前沿”的轉變,反映出西方國家戰略重心的調整。2004年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後的一段時間內,由於美歐的戰略重心仍在反恐上,三國的情報和遠征作戰能力明顯落後,主要舉措是與北約其他成員國加快安全議程對接,並加入北約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參與後勤保障和秩序重建等。通過開展海外部署和集體行動,波羅的海三國完成了按“北約標準”構建軍隊的目標,其武裝部隊基本實現輕型化和機動化的轉型。三國的兵役制度也逐漸定型,防務開支GDP占比超過2%。

  隨著地區衝突的爆發,美國及北約將戰略重心轉向“大國戰略競爭”。波羅的海三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從“小跟班”變身為“馬前卒”,該地區的防禦計劃成為北約的重點項目之一。

  新版波羅的海地區防禦計劃主要突出一體化聯合防空,並將該地區作為北約東翼的“屯兵站”。目前,德國、加拿大、英國分別在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部署一個戰鬥營,德國還計劃將戰鬥營擴容為作戰旅。在新版防禦計劃框架下,波羅的海三國正在東部邊界構築一連串防禦工事,打造所謂的“波羅的海防線”。根據最近達成的一項合作計劃,波羅的海三國僅在愛沙尼亞就將建造約600個加固掩體,並在立陶宛建造18個“反機動園區”。

  此外,波羅的海三國試圖“重塑”部隊編成。愛沙尼亞組建了該地區首個師級作戰部隊,下轄2個步兵旅、1個通信營、1個後勤營和1個炮兵營;立陶宛整合了“鐵狼”旅、“格裡芬”旅和預備旅;拉脫維亞計劃籌組5個預備役單位和2個高科技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