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率逐年下降 中國人越來越不愛看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4 10:31:43  


  4月23日是偉大的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和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逝世的日子,也是許多著名作家的生辰或忌日。為紀念他們,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世界圖書與版權日),以鼓勵大家尤其是青年人去發現讀書的樂趣。昨天是第十一個“世界閱讀日”,然而,讀書卻正遭遇到越來越嚴峻的挑戰。近期,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做的“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國民中有讀書“習慣”的只占到全體人口的5%左右。讀書習慣似乎漸行漸遠了,成了“遺失中的美好記憶”。“閱讀危機”正向我們逼近! 

  ●特寫:讀書是遺失的美好記憶 

  前日,禮拜六,廣州購書中心人頭攢動。選擇在“世界閱讀日”前夕來這裏的人還真不少,但他們買書、看書似乎與“世界閱讀日”無關,因為記者詢問其中多位讀者,他們的普遍反應是:“有這個節日嗎?” 

  一位30歲左右的女士吸引了記者。她和她5歲的女兒,各自拿著一本書在津津有味地讀著,一母一女,兩份悠閒。女士名叫黃娟,在一家藥業公司上班。    

  黃娟說,週末到書店來,一是為五一假期買幾本書,另外也是來“尋找遺失的記憶”。“我看書喜歡一氣呵成,看到好看的書,就放不下,哪怕是點蠟燭打手電筒也要讀到盡興。以前寢室晚上10點鐘熄燈,我就買了個充電應急燈。怕燈光影響室友們休息,就在床上拉了兩層厚簾子。夏天特別難過,天氣悶熱,寢室裏沒有空調、電扇,再遮上兩層不透氣的簾子,打上瓦數不小的照明燈,我的床鋪就像一個小型桑拿房。”對於那段艱苦的讀書歲月,在黃娟看來那是一種美好的記憶。 

  “閱讀的快樂,我已經好久沒有體會了。這就是我今天來書店的理由。”黃娟最後這樣對記者說。 

  ●調查:六成被訪者閱讀量逐年降 

  其實,很多人與黃女士一樣,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並不是書店裏的常客,有些人,甚至是今年內第一次來到購書中心。     

許多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在中國各階層中特別是白領階層和青少年階層,閱讀率都在下降。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近期所做的“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受文化程度限制而有閱讀困難的人數比例,較1999年下降8.7%的背景下,國民閱讀率卻比1999年下降了7.8個百分點。 

  另外,國民中有讀書“習慣”的只占到全體人口的5%左右。而大洋網的調查也顯示,66%的被調查者閱讀量都比5年前減少了,47%的被調查者很少訂報紙和刊物。 

  與上網和看電視等消閒相比,傳統閱讀的“頹勢”更是明顯,大洋網的調查數據表明,每天花在看書上的時間不到上網、看電視時間一半的被調查者占77%,只有6%的人花在看書上的時間超過了上網和看電視。

  而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們這個文明大國現在的讀書風氣更令人擔憂。據統計,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人,為64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讀書最多的國家是前蘇聯,為55本。而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九年期間學生課外讀書量要達到400萬字,如果每本書是10萬字,就是九年讀書量為40本,平均每人每年讀書不足5本。 

  在我們這個極需知識的時代,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閱讀危機”的出現?許多人反映是“沒時間”,這在大洋網的調查中得到了印證,61%的被調查者“沒有時間”閱讀。 

  “沒時間”似乎是人們提得最多的藉口,散文家、詩人、《上海文學》雜誌社社長趙麗宏認為,“沒時間”實際上只是閱讀少的表像,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過於“浮躁”,房子、車子、票子成了人們追求的第一目標,很難“靜下心”來仔細閱讀。 

  ●爭論:看網絡小說算不算閱讀? 

  在出版界公佈國民閱讀率下降後,網上出現了諸多不同的聲音,因為出版界的調查並沒有把“網絡閱讀”包括在內。 

  他們的觀點在於,在信息化的今天,上網瀏覽新聞,看網絡小說,統統應該屬於閱讀。有網友認為,如果把“網絡閱讀”包括進去,中國國民的閱讀率肯定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 

  網友“小螺”認為,“很多人把現在大家閱讀少的原因歸咎於網絡,我覺得有失公允。毛主席當年在菜市場那麼嘈雜的環境中都能排除干擾,埋頭讀書。同樣,真正愛讀書的人,不會因為網絡出現了就放棄閱讀。鼓勵閱讀我同意,但不要‘妖魔化’網絡。” 

  對此,《上海文學》雜誌社社長、曾連續三年建議國家設立“國家讀書節”的趙麗宏不以為然。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網絡閱讀”不能取代傳統閱讀,因為閱讀包含一種極具創造的想像力,是其他腦力活動所不及的。如果傳統閱讀消亡,人類的很多想像能力也會消失。把書本暫擱一旁,打開電視,逛逛網站,的確是有一種輕鬆的感覺,那是因為你大腦的一大部分都停止了工作,電視影像的光束直射入你的大腦,你被動接受,並不需要輸出什麼。 

  趙麗宏還對記者說,他也經常上網,而且還有自己的博客,但他始終把傳統閱讀放在第一位,前不久,他花了3個月的時間,重讀了一遍《追憶似水年華》。

  ●建議:設“國家讀書節”揚書卷氣 

  “閱讀危機”已經引起了各方人士的注意,在今年的兩會上,很多政協委員提出了設立“國家讀書節”、“國民讀書年”的提案。其中走上前臺的有3個人,他們是朱永新、趙麗宏、席舒。他們3人代表著3種身份、3個階層:朱永新既是蘇州市副市長,也是蘇州大學教授;趙麗宏是散文家、詩人;席舒是連鎖書店的老闆,是文化人,更是商人。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朱永新給閱讀以最高的“地位”,這也是他認為自己所說的話中最為精彩和滿意的一句。 

  朱永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閱讀節是國內外比較普遍的通行做法。為此,朱永新在今年的提案中再次建議,把每年的9月25日(魯迅先生誕辰日)作為中國的閱讀節。 

  但是“國家讀書節”、“國民讀書年”的提議結果並不讓人樂觀,朱永新一度在他的博客上透露,“有關部門給我的答復是國家原則上不增加新的節日”。但朱永新有一股韌勁,他表示,“一定要為讀書節鼓呼到底”。 

  ●行動:全國書市購書統一八五折 

  昨天是第11個“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也是中國第一次明確提出的“全民閱讀日”。 

  昨晚八時起,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在北京、廣州、成都、瀋陽四大城市同步進行持續一小時的閱讀主題直播聯動。北京分會場,小學生在父母的陪伴下,集體朗讀三字經、論語等國學經典。廣州分會場則舉行了以“《廣東九章》:飄紅廣東文化”為題的大學生辯論賽。在成都,巴金的讀者們交流讀書心得。瀋陽則啟動了“圖書漂流”,讀者閱讀完一本圖書後即將書放在公共場合,繼續向下一位讀者“漂流”。 

  當天,廣州市新華書店、廣州市購書中心還舉辦了多場以“將閱讀融入生活,讓書香溝通你我”為主題的紀念活動,包括“保護知識產權”現場咨詢宣傳活動、知識產權以及法律類圖書展銷、正版音像製品推介等活動,鼓勵市民“愛讀書,讀好書”以及自覺保護版權。 

  今年,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總署、文化部等11家部委聯合公佈《關於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倡議書》,倡導“世界讀書日”前後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愛讀書,讀好書”活動,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全民閱讀日”。 

  為鼓勵人們讀書,昨天,全國各地的書店統一對購書者實施“八五折”優惠的讓利措施。 

  針對“市民不愛逛書店”的問題,記者昨天在廣州購書中心隨機採訪了10位正在挑選圖書的市民,其中7人抱怨如今“圖書價格太貴,影響購書欲望”。 

  另一方面,閱讀載體的改變也分流了相當一部分讀者。一位姓黃的女士表示,過去自己一般兩周左右逛一次書店,但如今一兩個月才進一次書店,原因是“買書不如從網上下載免費的電子圖書來得實惠、方便”。(來源: 廣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