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過去了,讀書還得繼續,因為書籍是人類文明的主要承載者,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是,最近被廣泛傳播的一個消息令人擔憂: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連續6年下降。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組織進行的第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儘管我國國民上網閱讀率年均增長107%,2005年達到27.8%,但總體閱讀率在下降,2005年降到了50%以下。
國民閱讀率下降,原因相當複雜,有現實物質利益誘惑下的浮躁心態,有互聯網迅速發展帶動的“快餐文化”現象,也有出版界魚龍混雜、抄襲拼湊成風、偽劣圖書泛濫的影響,這些都在損害著人們潛心閱讀的欲望。但是,對於大多數讀書人來說,影響他們閱讀的一個最直接的感受是書價太高。
近年來新出版的圖書,即使內容全部是從報刊上扒拉下來的,200頁左右也要價十五六元;加個硬皮或配些圖片就得30元左右;稱得上“著作”的書,沒有二三十元拿不下來。至於那些以裝幀為賣點的“珍藏版”“黃金書”等動輒上千元一套的翻版書就更不用說了。
一本書該賣多少錢、書價漲幅在什么樣的幅度內才算合理,或許只有透過科學的核算才能說清楚。但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一本書值不值得買全憑感受。新華社記者近日在河北省圖書館和石家莊圖書大廈採訪時,幾位讀者向記者訴說了書價過高對他們買書、讀書的阻滯。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的調查則顯示,國民的購書周期在延長,多數讀者半年才買一次書。高昂的書價澆滅了多少人買書、讀書的熱情,若有人作一次這樣的調查統計,一定會很有意義。
閱讀對人的成長影響巨大,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放大而言,愛學習的民族才有前途。我國已經確定了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目標,建設創新型國家同樣離不開學習。國民閱讀率連年下降的調查結果發人深省,最需要反思的當然是圖書出版界。要提高國民閱讀率,讓讀書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習慣,既需要出版界多出版優秀的圖書,也需要給圖書確定合理的價格。否則,出的書越多,資源浪費就越大。(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