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産業
休閑産業包括與人的休閑生活、休閑行爲、休閑需求(物質的與精神的)密切相關的産業領域,特別是以旅遊業、娛樂業、服務業爲龍頭形成的經濟形態和産業系統,已成爲世界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的支柱産業。休閑産業一般涉及到國家公園、博物館、體育(運動項目、設施、設備、維修等)、影視、交通、旅行社、導遊、紀念品、餐飲業、社區服務以及由此連帶的産業群。休閑産業不僅包括物質産品的生産,而且也爲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一個國家或地區休閑産業的發展需要具備兩個最基本條件,即消費能力和消費時間。
2006年4月,首届中國國際休閑産業博覽會在杭州開幕,整個會期將持續半年時間。這標誌休閑産業在中國經濟中已登上重量級的地位。在經濟轉型時期,休閑産業會越來越成爲拉動內需的新引擎。
■休閑産業到沒到爆發式增長的臨界點
世界旅遊組織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左右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休閑産業爆發式增長的臨界點。目前中國人均GDP爲1700多美元,但考慮到中國二元制社會結構明顯,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些區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均已經超過5000美元,一些大中型城市人均 地區生産總值也已超過3000美元。如果按國際通行的購買力評價方法測算,中國人均GDP已經在6000美元左右,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則更高。
還有另外一個更爲直觀的規律,就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年收入達到800美元時,休閑産業便進入了急劇擴張期。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達到15255元,約合1900美元,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2000美元,大大超過這一指標。
■1萬億美元休閑消費相當于2500萬個工作職位
美國學者預測,休閑、娛樂活動、旅遊業的消費將成爲下一個經濟大潮,幷席捲世界各地。專門供休閑的第三産業在2015年左右將會主導勞務市場,將在美國GDP中佔有一半的份額。
其實,在歐美國家,休閑産業已經十分發達,據統計,美國的旅行和旅遊業雇用的職員有900萬之多。在美國各地當地的娛樂場所、公園以及其他休閑機構,大約有25萬個公共服務類的工作職位。還有近兩百萬作家、藝術家、演藝界人士和職業運動員。沒有誰能够把所有與休閑有關的工作挑選出來,換算成對應的全職工作時間。對全部休閑工作的最簡單的估算辦法是將用於休閑方面的消費折合成工作職位,進行統計。如果按每4萬美元的消費開支能創造一個工作職位(相當于全職工作職位),1萬億美元的休閑消費就相當于2500萬個工作職位——差不多是1990年全部就業職位的1/4。
中國休閑産業也已對國民就業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自2004年以來已公佈了64個新職業,其中約三成以上的新職業屬於休閑娛樂領域,其他的也絕大部分屬於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産業范疇。因此,休閑産業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將是巨大的、長期的和可持續的。
未來中國休閑産業的發展速度將會遠遠高於GDP的增長速度;休閑産業佔GDP的比重也必將逐年提高。
■休閑消費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是農村
當前,各地都在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方法和成熟模式,杭州宋城集團開發建設國際休閑博覽園可以作爲一個比較成功的典型案例。該園佔地5000畝,其用地原來大部分是生産垃圾用地,經宋城集團改造治理後現已經成爲休閑娛樂的生態園區,休博園的一期工程就解决了當地8000多名農民的直接和間接就業問題,預計工期全部完工後將解决超過1萬名農民的就業問題,幷且這些就業是長期的、穩定的。而園內的就業還會帶動園外工作就業,國際慣例爲1個就業崗位帶動7個相關行業就業,經測算中國約爲1∶5,那麽休博園的建成將帶動5萬人的就業規模。
此外,休閑消費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是農村,國家旅遊局也將2006年全國旅遊主題確定爲“中國鄉村遊”,其口號爲“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這標誌著旅遊重點正在從城市轉向農村。實際上,鄉村旅遊在國外已相當成熟,幷成爲旅遊業的重要內容。以農莊度假和民俗節日爲主題的鄉村旅遊,在歐洲、美洲的歷史達百年以上。在國內,近些年也有不少農村從發展鄉村旅遊中受益。休閑方式的鄉村遊之所以被看好,是因爲其對於解决“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轉移農村勞動力等具有積極意義。以北京爲例,2006年“五一”黃金周第二天,密雲縣鄉村旅遊全綫火爆。東西兩條旅遊綫上的民俗村民俗戶門前,停滿了自駕車輛。西綫水堡子、張家墳、賈峪、石塘路等村幾乎家家爆滿,門前車水馬龍。
■休閑産業需要倡導,更需要政策空間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休閑産業的發展前景也將越來越明朗,越來越廣闊。不過這仍然是理論上的發展軌道,雖然中國休閑産業已經處於爆發式增長的臨界,但這幷不表明中國休閑産業必然要在現階段出現爆發式增長。休閑産業要實現爆發式增長這一發展目標,還需要意識觀念的根本轉變,還需要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首先:納入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
“十一五”規劃指出,“十一五”期間國家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行産業結構轉型和昇級。而目前中國許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眼光祗盯住製造業,這是遠遠不够的。現階段製造業對GDP的拉動作用明顯,但隨著經濟發展,工業化的逐步實現,城市産業結構轉型與昇級將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是靠消費拉動,如美國經濟增長的70%依賴于消費。因此,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向消費拉動模式轉軌的進程中,必須將休閑産業放到國家戰略的層面上進行總體規劃和部署。
其次:提供更寬鬆的政策空間
在國外,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甚至爲“總部經濟”創造條件。如美國紐約是休閑文化發達的城市,也是跨國公司最集中之地,在財富500强中就有46家公司總部選在紐約;在新加坡,全球有6000多家跨國公司的區域總部設在那裡。據世界銀行統計,2003年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化大都市的服務業比重均超過85%,服務業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比重達到70%以上。
但在國內,針對休閑産業的系統的促進政策還不够完善。以旅遊業爲例,旅遊項目中的部分用電享受工業用電優惠,還有一部分用電如娛樂設施用電却不能享受工業用電政策,直接提昇了娛樂業的經營成本,這不利于休閑産業的發展。另外,對民營經濟事實上的歧視現象的存在,也成爲休閑産業發展的阻礙因素之一,因爲休閑産業是民營資本比較集中的領域。
第三,大力倡導休閑文化
休閑的目的是追求更高質量的享受與創造,休閑文化給予休閑者應當是高尚的美的享受,而不是低級的、庸俗的、醜惡的東西。而最根本的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方面的消費需求,培養人的享受和消費能力,推動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進步。
第四,研究創新休假制度
制度因素制約了目前中國度假市場的發展,伴隨著休閑産業的蓬勃發展,我們的休假方式需要進行創新。
1.帶薪休假模式。中國帶薪休假制度幷未普遍實施,一般居民無法自由安排度假時間。出遊時間過於集中,妨礙了分時度假市場的發育;另一方面,公民出境旅遊的區域限制使分時度假的空間的可交換性受到制約,從而大大降低了分時度假産品的吸引力。
2.寒暑假休閑度假模式。零點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如果單位參照學校的方式休寒暑假,每年有一週暑假、一週寒假,這種方式受到22.3%市民的偏愛。
3.“4+3”休假方式。參照國外專家的觀點,宋城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巧靈提出的“4+3”休假方式,即工作4天,休息3天,可以深入地進行研究。
4.月度“小黃金周”休假模式。即每週休一天,月末休五天,每月都有一個相對寬裕的小長假可供休閑。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