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宏觀調控再度發力3個月後,國內商品房價格的走勢仍令人憂心。官方新華網今日刊發「新華時評」文章批評一些地方政府對房市調控政策「拆招卸力」的做法,成為推高房價的主要因素。本應是高度權威的宏觀調控政策在地方強大的「政績」需要和商業利益面前被迫轉攻為守。
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最新統計結果顯示,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7%,漲幅比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文章說,國內商品房價格的這一走勢令人憂心。
廣州今年房價漲幅超過1成
文章認為,實際上,2005年春季以來的國內商品房市場上,一直就存在著兩股力量的博弈:一方面是中央政府以穩定房價漲幅為基調的調控政策措施越來越細、力度不斷加大;另一方面則是各地商品房價格在「漲幅同比下降」的說法中持續上漲,許多城市的房價連創新高。到現在,不僅幾大熱點城市房價猛升,近年來房價比較平穩的廣州今年以來的漲幅也超過1成。房價飆升的熱浪還在向著大連、呼和浩特、成都等城市擴展。
文章並舉例說,為化解宏觀調控的力度,一些地方政府延期出台執行細則,有選擇性地發布土地存量數據,通過「空對空」的會議「貫徹」中央政策,明面上落實宏觀調控,背地裡推高房價。
不久前,珠三角某市對位於城郊的兩塊住宅地掛牌拍賣,要求建成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房價不得超過6,000元/平方米。這是「國6條」實施後該市公開拍賣的首宗「限價地」。但是,業內人士指出,這兩幅地塊屬於二類住宅地,所在區的住宅均價只有3,400多元,地塊周邊住宅均價也不到5,000元,開發商根本不敢開出6,000元這樣的高價。這樣的「限價」,還不如說是「抬價」。
指地方官缺乏科學發展觀
文章說,一些地方政府挖空心思地對房地產調控政策「拆招卸力」,顯示部分地方領導幹部不僅缺少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缺少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領導智慧。 (來源:中通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