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鎮藝術瓷廠生産的梅花瓷瓶 |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一直沒有國花。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評選國花的工作才正式啓動。1982年陳俊愉首次發表文章倡議以梅花爲中國的國花。1988年,他又主動提出以梅花、牡丹作爲中國的雙國花。但是,曆經20多年,幾經起伏,由于意見分歧太大,始終未有結果。
“很多國家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爲他們國家的象征,如日本以櫻花爲國花,荷蘭以鬱金香爲國花,埃及以蓮花爲國花。”陳俊愉認爲,國花的評選就應該是一個民間行爲,沒有任何政治目的。
“各國憲法都只對國旗、國徽作了規定,沒有哪一個國家將國花列入憲法,國花的評選也應當廣泛征求群衆的意見。”陳俊愉說。“但是,每次包括專家、媒體在內的討論總是看起來搞的熱熱鬧鬧,但是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每次都沒有下文。”
1994年,中國林學會曾經拿出一個國花評選的標准,國花的評選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分布要廣泛,二是外觀要漂亮,三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四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
但是,這個標准剛一出台就馬上有學者提出質疑:“分布要廣泛”的要求就不妥,看似合理然而却太主觀,因爲大家喜歡的未必就是分布最廣泛的物種,大熊猫分布幷不廣泛,但它却是人人喜愛的國寶。
同樣的理由,“外觀漂亮”也不宜作爲硬性規定,因爲“漂亮”與否幷沒有統一的標准,中國地域廣,人口構成複雜,各民族傳統存在很大差异,這樣的要求尤其顯得意義不大。而讓某一種花卉具有一定涵義,只是文學語言,不足爲據。何况,傳統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如講“中庸之道”的儒學是一種文化,而反中庸的法學也是文化的一種,靠幾種花鳥魚蟲怎能代表得了?
在各種爭論聲中,對于如何選擇國花逐漸分成四種主張。一部分人主張單一國花,其中又分爲擁梅花和擁牡丹兩派。而以陳俊愉爲代表的一部分人則提出了“一國兩花”的構想,即由梅花、牡丹同任國花。另外,還有人主張“一國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還有人主張“一國五花”,以“一主四輔”五種花同爲國花———牡丹爲主國花,蘭(春)、荷(夏)、菊(秋)、梅(冬)爲“中國四季名花”。
此時,各方交鋒達到了白熱化階段,甚至由花與花的競爭演化爲了省與省、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而爭論的焦點也集中在梅花和牡丹身上。
河南洛陽成立了市長親自挂帥的“牡丹爭國花領導小組”,再加上北京、陝西省西安市、山東省菏澤地區等的加盟,聯合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四方“游說”,力捧牡丹爲國花。
“我雖然是中國花卉協會梅花蠟梅分會會長,但是我還是希望梅花和牡丹最終能成爲雙國花,而且沒有順序問題。”陳俊愉說。20多年來,他仍在爲當年的願望而積極奔走──每年,他都會向全國人大提交關于確定國花的議案;平時,則“不斷地宣傳、不斷地寫文章”。
“首先,牡丹和梅花的原産地都是中國,牡丹原産于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梅花原産中國西南部。” 陳俊愉說。
從分布範圍上看,梅花已經改變了過去只在長江流域種植的傳統,具備了分布廣泛的評選標准。陳俊愉從事梅花研究50多年,在他主持的“南梅北移” 研究項目的推動下,梅花的種植綫已經向北跨越了2000多公里,原來只生長在南方溫暖天氣里的梅花,現在已經開放到大慶、烏魯木齊等北方寒冷城市。原來的野生梅花只分布在我國南部的17個省,現在通過培育篩選,全國的絕大多數省份都有盛開的梅花了,梅花具備了“當選”國花的條件。
另外,陳俊愉調查發現,一國兩花在世界上幷非沒有,日本就是以菊花和櫻花作爲雙國花,墨西哥也是以仙人掌和大麗花作爲雙國花。在一個市里,雙市花也是存在的,“如北京就以菊花和月季爲雙市花,無錫則以梅花和杜鵑爲雙市花,所以我認爲雙國花是可行的。”陳俊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