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移民身份成重要因素 旅西華人出現啃老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2 09:13:31  


  中評社香港3月2日電/華人大規模來到西班牙淘金創業是從二十幾年前開始的。如今第一代移民大多已經事業有成,好的開起了批發倉庫,差的也有了自己的一間食品店。隨著時光的流逝,第一代移民的子女也相繼成長起來,到了成人的年齡。在父母為其打下的基業上,有的延續了父母的創業精神,繼續打拼發展,青出於藍勝於藍;然而還有一部分第二代移民則在父母創造的財富和良好生活環境中,坐享其成,不思進取。這些年齡在20歲左右的年青人,雖有謀生能力,卻不工作,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完全靠父母的生活。這些人就是旅西華人中的“啃老族”。

  二代移民中“啃老族”不在少數

  據西班牙《歐華報》報道,旅西華人中的第二代移民大多有著很好的家庭基礎。許多人的父母家境殷實,甚至腰纏萬貫。在這種環境下,一些孩子從小就備受溺愛,不但沒有吃過父輩所吃過的苦,而且對父母當年的創業經歷也知之甚少。從他們懂事的時候起,面對的就是父母已經創下的良好基業,根本無需為吃穿和未來發愁。另外,旅居海外的狀況,以及父母忙於生意疏於管教,也使這些年輕人在中外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中,無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導。所以,當這些孩子長大以後,通常不願也不屑於打工幹活。這些人雖然經濟上完全依賴父母,但在一定程度上還輕視甚至瞧不起父母整日忙碌,經營小店的生活。在大事幹不來,小事不愛幹中,“啃老族”們整天不是以幫忙看店的名義,在父母的店裡閑坐;就是閑散在家,三五成群的沉溺於網吧、舞廳等場所。

  在采訪中,記者曾碰到一位父母開食品店的年輕人。這位開著名車的年輕人毫不避諱地對記者說,他的父母經營食品店,一天幹十幾個小時,累死累活的,他不能再繼續父母的老路了,以後自己要當大老板,不能像父母這樣辛苦。可談到如何創業、何時創業的時候,對方卻說“要慢慢來”,現在有父母賺錢,父母的錢也足够自己花了,所以他在當大老板上,沒有必要太著急,吃太多的苦。現在,他每天上午基本就在家裡睡大覺,下午和晚上則在網吧、酒吧混日子,錢不够了就伸手向父母要。今年初,他的父親就此斥責了兒子幾句,他竟然離家出走,在外面租房居住。現在每隔十天半月,這個年輕人就回家向父母要錢過生活,給錢的時候就高興,不給錢的時候就發脾氣,或脅迫軟弱的母親交出自己攢的私房錢,鬧得家無寧日。他的父母也為此傷透了心。

  細細品來,這位年輕人的思想在旅西華人的啃老族中,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旅西華人二代移民中的“啃老族”到底有多少?到華人網吧裡看看那些拉幫結夥、嬉笑打鬧,經常沒黑沒白上網的年輕人,就能知道一二了。在一些華人聚居的地方,那些游蕩街頭和網吧,花銷不菲,甚至整日開著名車,呼朋喚友的年輕華人,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比較突出的社會現象。在無聊的時光消磨中,這些人也會打架鬥毆,造成一定的社會問題。

  近段時間以來,在馬德裡的華人聚居區USERA,這種情況就比較突出。從年初到現在,就已經發生了三起年輕人群毆事件。這些20歲左右的年輕人大多是父母忙於開店做生意,而他們則無事可做,在網吧聚集上網過程中,起了矛盾,并大打出手。

  “啃老族”身上折射出的移民因素 

  從表面來看,旅西華人中“啃老族”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較好的家庭條件和父母的溺愛,但仔細分析起來,我們也會發現,旅西華人移民的身份,也對“啃老族”的出現,起到了很大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們華人來到西班牙都是帶著淘金夢而來,而國外殘酷的生活現實,又使得淘金路變得異常艱難。在不斷的勞作和對生意的全身心投入中,很多華人都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而在華人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因為文化和語言等因素,又無法正常地在西班牙學校接受外界教育。據了解,在旅西華人的第二代移民中,很多人都是既沒有在國內接受完初級或中等教育,又沒有在國外接受過這種教育。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人格、獨立性、自我奮鬥、家庭責任觀等等都是有缺失的。

  作為移民的子女,加之中外語言文化的差異,第二代移民在某種程度上,與第一代移民一樣,很難進入西班牙當地的企業和公司。有時候,他們雖然講著流利的西語,但仍無法進入西班牙當地人的生活中去,所以這些孩子成年後的活動範圍,仍然是周圍的華人和自己父母的店面。而父母的小小店面,夫妻倆經營已經綽綽有餘,於是這些走不出華人圈和父母店面的年輕人,在社會的隔閡和父母的溺愛中,也“被迫”當起了“啃老族”。而整日呆在店裡,對好動的年輕人來說,是一種折磨,於是街頭和網吧也就成了他們最好的去處。

  在旅西華人的淘金過程中,“錢”和賺了錢後的“榮耀”都會被看得很重。第二代華人在這種家庭和社會環境中長大,自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於是,在他們的腦海裡,當老板和發大財才是最光榮和最榮耀的事。如此,在富裕環境中長大的華人第二代如何肯放下自己的“身價”,去“寄人籬下”當個打工者,埋頭工作,獨自創業呢?在他們的眼中,父母的艱苦創業史,已經是無能和勞苦的表現,而自己無論如何都是不能重蹈覆轍的。可這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又沒什麼社會和經濟根基,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中,他們也就只好選擇比較“榮光”地“啃老”了。

  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必須成人自立,至少要自己養活自己。而對那些“啃老族”來說,本該是勤奮工作和創業的年紀,現在卻依然要由父母供養著,這與其說匪夷所思,不如說發人深思。旅西華人中的“啃老族”不但讓父母為之犯愁,也同時讓華人群體的穩定面臨新的考驗。為此,希望為人父母者要努力加強對後代的教育,積極幫助指導他們創業,引導他們成為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用的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