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晨 上海 自由職業者
公車改革一直是大家熱衷討論的話題,公車改革的意義不言而喻,對於減少公用支出、節能減排、降低擁堵都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公車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公車改革的緊迫性也越來越突出。上海市政府於近日出台規定,要求除特殊公務用車外,其他各級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公務車按規定每周少開一天車,目的就是為了節能降耗、減少城市擁堵。政策的出台雖然和公眾的期待還是有距離,但不得不說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但是公車改革一直以來是雷聲大、雨點小。有一些地方一些部門也做過一些努力,嘗試過一些方法,也算是探索過、試過水,但最後總是不了了之,或者效果不好、成效不大,或者改革不徹底而死灰複燃。原因何在,一個公認的因素是利益團體不想平白無故地放棄他們的即得利益。是不是真的這樣呢,我想,有這種因素,但不是全部。
在我國,改革歷來是自上而下才能取得成功,這當然有他的體制機制因素在里面。我國歷來傳承唯上理念,尊重上級領導旨意,一切以上級領導馬首是瞻,在各項工作中時刻維護上級領導權威,看上級領導臉色行事,這對於落實政策,推進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也養成了投上級所好、籲上級所需的弊病。
拿公車改革這項工作來說,改革難以推進,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上級領導還沒有改革,屁股下還有四個姓公的輪子,你一個下級憑什麼先行改革,先行拿上補貼,先行受到群眾的稱贊,先行拿老百姓怨聲載道的公車開刀,這麼做不是把上級領導陷於不義、淪於不公嘛。先人後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領導搶功勞無異於把自己的頭往墻上撞。在一個共性的問題上,只要上級領導沒有解決,上級領導沒有指示,板子就不會打到自己身上,天踏下來還有太子頂著。何況,享用公車是人家領導大人的特權,是權力的象徵,做下屬的誰敢說個不字,只要不是單位一把手發指示,誰也不會在老虎面前發飈,誰也不敢摸一摸老虎的屁股。而且,單位一把手也要看他的上級領導是不是有這個意願。因此在這件事上,一環套著一環,一結扣著一結,誰也不會主動去捅這個簍子。所以就出現了兩種情況,要麼是仗著上級領導還沒挪屁股,就心安理得地穩坐他的四個輪子,要麼是無奈於上級領導沒有動靜,也不好意思主動推進改革,免得給領導難堪。
所以我在這里大膽的預測一下,只要不是國務院層面推進,公車改革還需時日。但國務院還等著下面的車改能够形成經驗,能够給其有所借鑒呢。不是我悲觀,公車改革必定像燃油稅改革一樣還要“擇機”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