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階段:中國對危機的預見性。2008年3月18日,溫家寶回答英國記者提問時說,“今年恐怕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難在什麽地方?難在國際、國內不可測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難”。第二個階段:中國應對危機很有信心。2008年9月24日下午,溫家寶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對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的演講中說:“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第三個階段:中國的對策初見成效。溫家寶2009年1月11日在江蘇考察時表示“中國要建立信心、迎難而上,在金融危機中最早復蘇和振興”,稍後塑造了他春節期間訪問歐洲的“信心之旅”。第四個階段:中國還有若干對策。今年2月的最後一天,溫家寶同網友進行了沒有文稿的交流,他談到了中國下一步會“沉著應對,隨時準備出手更堅决有力的措施,减少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危害”。
由是觀之,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今年中國兩會的關鍵點很可能就在于經濟、民生、就業、反腐、醫療等方面出臺的新舉措。儘管隨著一些重要的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已開始有所好轉,但十大行業刺激方案全部出臺之後,中國股市所經歷的連續暴跌似乎又讓人開始懷疑中國的應對措施是否能够起到作用,措施是否正確,措施的力度是否足够,措施的進度是否快速有力?
中國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擁有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出現2000萬失業的農民工要跟當年畢業的600萬大學生搶飯碗;外貿需求衰退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雙重壓力之下,享有“世界工廠”之譽的中國要如何改變戰術重新打開异國的市場;需要擴大內需而采取的家電下鄉和汽車下鄉之類的政策推手遇到了農村地區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和消費觀念保守的阻力;由政府主導的龐大公共投資在不同地方和領域再次出現了重複建設的陰影;經濟學教科書說的“只有貶值才能挽救出口”的人民幣匯率還面臨著升值的壓力……
儘管如此,在這個“危機當前,現金爲王”的年代,因中國手握的近兩萬億美元外匯存底,國際經濟界還是普遍相信中國有可能最早復蘇幷刺激全球經濟。去年四季度以來,如此唱多言論有時是真誠地祝福中國,有時是僞善地變相要求中國對世界危機出錢出力——只不過,在這個春寒料峭的時間點,由五千多位中國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所代表的中國主流社會必須有清醒的客觀認識。
中國人相信“集中力量辦大事”和“辦法總比困難多”。在本報看來,對于中國2009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或許可有更多信心和期待。儘管這個過程,將必然帶著改革、成長、轉型的陣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