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7日電/1美元可以喝一杯咖啡、買一包口香糖或一捲廁紙,現在還可以買一股花旗股票。花旗集團曾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5日股價首度跌破1美元,市值也從2006年底的2,770億美元剩下不到60億美元。美股6日早盤,花旗每股報1.06美元。
台灣經濟日報報道,花旗股價5日一度跌破1美元至97美分,是1998年集團整併以來最低點,所幸終場守住1美元關卡,收在1.02美元。
至去年底的15個月內,花旗虧損375億美元,儘管政府不斷推出振興景氣以及刺激放款方案,花旗也已獲得450億美元紓困資金,但仍無法挽回投資人信心,造成花旗股價一路崩跌。
一名花旗資深經理人被問及股票變水餃股的看法,戲謔地說:“也許花旗(Citi)終於睡了”,不過他也強調,顧客看來並沒有倉皇出走,而且公司也不擔心會造成嚴重的問題。
花旗內部的看法是,股價猛跌是因為避險基金等投資人買進該公司的優先股,並放空其普通股。上周避險基金和部分投資人一直試圖跟隨聯邦政府將275億美元花旗優先股及信託優先證券轉換成普通股的腳步,希望從中套利。
Schaeffer's投資研究公司分析師迪崔克表示,政府如何紓困、以及是否會國有化等問題一直左右花旗的股價走勢。上周花旗和美國政府達成協議,政府最高可能持有花旗36%的股權。
花旗執行長潘偉迪為避免投資人擔心銀行國有化,已經宣布將花旗集團分拆成花旗公司(Citicorp)以及花旗控股(Citi Holding)兩部門,並試圖出售營運較差的業務,擺脫風險性債務,以減少虧損,強化資本。
由於紐約證交所(NYSE)暫時放寬股票下市標準,使花旗股票能繼續交易,許多股市老手認為,即使花旗股價繼續下跌,仍有理由買進,因為只要股價微幅上揚,敢冒險的人就能賺取豐厚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