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漢語熱”蔓延全球 危機下中國文化更值借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3 14:21:47  


  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孔子學院的發展目標是什麼?”、“金融危機下,中國向國外‘出口’文化對整個世界有什麼作用?”……3月12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面對來自世界各國的媒體記者,中國教育官員、專家就孔子學院發展、海外漢語教學等話題進行了深入闡述。 

  中國發展帶動“漢語熱”蔓延全球 

  新華網報道,“金融危機背景下,把中華文化介紹到全世界,是特別及時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此時對世界更具借鑒意義。”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許琳對記者如是說。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培養人的信心,要求人越挫越奮,越是在困難下越是要有信心,最終克服困難,這正是面對當前金融危機全世界所需要的。”許琳表示,中國文化所尊崇的注重積累的消費習慣也是值得西方人學習的。中國文化提倡勤勞致富,要靠實實在在的勞動創造財富,所以中國經濟以實體經濟為主,對虛擬經濟沒有盲目追崇,這也是值得西方文化借鑒和反思的。 

  “中國傳統文化要求人們的消費觀念應該是量入為出、注重儲蓄,這點許多外國人非常感興趣。”她說。 

  孔子學院正是這樣一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平台。作為在海外設立的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公益機構,孔子學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提供規範、權威的現代漢語教材和正規的漢語教學渠道。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以來,孔子學院已經成為傳播中國文化和推廣漢語教學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2005年,中國提出在三年內實現全球建立100所孔子學院的目標。然而就在此後短短三年中,這一數字的發展已遠遠超出中方的預期。 

  “2007年世界漢學大會舉辦後,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紛紛提出要辦孔子學院。甚至於有很多校長多次到北京孔子學院總部提出要求。因為那裡的人民和學生非常希望了解中國的情況,非常願意學習中國文化。”許琳說。她表示,根據既定目標,2010年1月全球孔子學院數量應達500所。 

  統計顯示,目前全世界已有81個國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學院和58所孔子課堂。2008年,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共開設各類漢語課程6000多班次,注册學員13萬人,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2000多場次,參加者達140多萬人。 

  世界學習漢語的人數也遠超中方預期。據介紹,目前全世界有109個國家、3000多所高等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特別是中小學的開設漢語課的熱情越來越高。世界各國學習漢語的人數,很多國家以50%甚至翻番的速度增長。全世界現在漢語學習的人數已經超過了4000萬。 

  “現在全世界學習漢語的願望迫切,根本原因是中國自身發生了巨大變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對記者說。 

  他認為,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經濟實力有了很大提高,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第二大貿易體。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各國對中國政治、經濟的興趣必然擴展到文化領域,必然對學習中國語言提出要求。美國亞洲協會2005年寫了《擴大美國的中文教學》的報告,提出學習漢語涉及美國的國家安全。並提出到2015年,希望美國高中生中的5%要學漢語的目標。此外,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等都已把漢語作為大學生選修外語課程之一。這充分說明全世界掀起了“中國熱”和“漢語熱”。〈nextpage〉 
  教師、教材、教法 

  “國外非常歡迎、非常願意辦孔子學院,但是我們的確在教師、管理上還沒有準備好。”許琳對記者說。對於孔子學院在海外的發展,她表示“不能太快”。“還是應該首先強調質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我們再繼續發展。” 

  “教師、教材、教法”——教育專家們將海外漢語教學面臨的挑戰歸納為三個詞。許琳表示,目前全球學漢語或者教漢語的基礎非常弱。“雖然學漢語的積極性很高,但在師資、教材方面很缺乏,尤其在國別教材、適應當地人民的思維和學習習慣上,我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許琳說,近年來,國家漢辦在培養孔子學院的外派教師和外派到外國大中小學的教師方面做了很大努力。目前在中國24所院校——很快將擴大到60多所院校,我們設立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如何教外國學生和成人等不同層次的人從零起點、在非母語環境下學好漢語,使得漢語教學和教師能够適應外界需要。漢語教學專業碩士的招生規模也在迅速增長,從去年招生300多人到今年增至1500多人。 

  對在職師資的培訓,許琳表示,目前所有漢語老師派出前,都要接受至少三個月的崗前培訓。內容涉及跨文化交際,派出國的風土人情、教育制度和教學運行機制等。同時還要在來華留學生中進行接受實踐。這三個月的培訓對很多老師來說還是作用很大的。 此外,針對目前亞非拉美很多非英語語種的國家對漢語教師的需求加大,國家漢辦已經開始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選派教師提前一年接受培訓。 

  語言是一種預期 

  孔子學院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授漢語、包括培養漢語教師,但都是圍繞著漢語。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語言本身就承載著文化,也是一個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徽記。所以文化是自然置於語言之中的。 

  當前金融危機下,孔子學院發展格外迅速。究其原因,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認為,國家發展,國際形勢的變化、力量對比的變化,以及中國和平、發展、合作的外交方針受到各國的理解,以及中華文化傳統——和合文化提倡和諧。而孔子學院、中華傳統文化就體現著和諧這樣一個最重要的核心內涵。此外,孔子學院辦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中外合作,本著自願和平等互利的原則,它的辦學方針走了一條有中國特色、從中國國情出發、滿足世界各國迅速增長的需求的辦學模式。 

  他還特別指出,中國在面對金融危機採取了非常果斷、有力的措施,使得世界更關注中國和看好中國,對中國語言學習興趣也就會更多和更濃。 

  面對金融危機,孔子學院也顯示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章新勝委員指出,由於絕大多數孔子學院以外方投資為主,在運營啟動資金上,我們堅持1:1的比重。因此在金融危機下,與某些完全由一國財力決定的語言傳播方式不同,由世界各國各地舉辦的孔子學院是由不同財力支撐的方式來完成的。所以它的抗危機、保持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相對更高。雖然全球遇到金融危機,但孔子學院的發展還保持一個持續、穩定的發展態勢。 

  “世界歷史表明,一個語言在國際上流行程度和世界希望學習某種語言的熱情和需求的快速成長,不取決於這個語言的本身,而是取決於這種語言所代表文化的吸引力,以及所代表的生產力和先進性;取決於這種語言對世界發展、對世界和諧、合作的貢獻率;也取決於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的意志,取決於他們願意響應世界對本民族、本國家語言的需求,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滿足世界各地的需求的意願。”章新勝委員說。 

  語言也是一種預期。章新勝委員說:“各國人民自願想學習語言,是因為看好中國的未來。孔子學院和漢語傳播主要是為了滿足世界各國對語言的需要。從世界語言傳播和流行規律來看,漢語傳播表明了中華文化本身具有的吸引力,以及中國生產、中國製造對全世界的貢獻率。”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