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廣東欲借《大清商埠》重塑粵商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5 17:25:16  


 
  記者:聽說當時這本書的出版權是您從一家外地出版社手裡搶回來的?

  黃尚立:去年10月初,我在一個偶然場合、在一種偶然情況下聽說有這麼一部書稿,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樣一部關於廣東歷史題材的、關於廣州十三行的長篇巨作,如果不在廣東出版,實在是說不過去!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出版這套書。廣東也很缺這樣的書。聽說作者已經與那家外省出版社修改完善了出版合同。我就立即打電話讓花城出版社馬上與作者聯繫,還好,還沒簽合同。作者回應,他們的原意也想這個書在廣東出版。

  花城出版社的態度很積極,下了很大決心,盯得也很緊,與作者商談時,表示可以完全按照他們提出的條件和要求來做。作為同行,我們實在不忍心“橫刀奪愛”,但這事的意義太大了,只好借此機會向那家出版社深表歉意了!

  記者:除了看中它的題材,對這套書還有別的什麼期待嗎?

  黃尚立:這些年來,廣東少見有本土歷史題材的、少見有本土歷史文化價值的長篇小說。講打造廣東文化品牌,就要拿出有份量的文藝作品。作家們出米,我們做出版的出炊,兩方面結合起來才能做出有米之炊。如果無米下鍋,我們幹著急也沒用。《大清商埠》令人為之一振。

  記者:會作為暢銷書來運作嗎?

  黃尚立:一本書要暢銷,有很多因素,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清楚的。可以肯定的是,這套書有很好的暢銷書底子。在圖書市場上,有的書快熱,有的書慢熱。快熱的可以一夜走紅,有的讓人弄不清為什麼能走紅。慢熱的可能是在出書後一兩年、兩三年才熱起來,有很多這樣的實例,慢熱的比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認為,《大清商埠》是慢熱類的書,有一個逐漸被認識、逐漸升溫的過程,像青橄欖,要細嚼慢咽才能品出味道來。有的長篇歷史小說的出版操作是,把幾卷本分開來出,先出第一卷,再出第二卷,再出第三卷,單本的定價不高,易於購買。《大清商埠》是一下子出齊三卷,定價高,這對市場銷售肯定是不利的。

  廣州十三行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常獨特的一段歷史,是廣東獨有的歷史,《大清商埠》的主人公潘振承是中國第一代與全球化經濟接軌的商人,這是優勢題材。但是,這又是一個劣勢題材。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粵商不像晉商那麼全國知名,潘振承也不像胡雪岩那麼全國知名,事實上,即使對大多數廣州人來說,潘振承也是很陌生的名字。沒有全國知名度,就是一個冷門題材,進行市場操作會有很大的難度,等於是要打開一個新市場。

  無論如何,《大清商埠》肯定是一部有價值的書,不僅對廣東有價值,放到全國也有價值。宣傳得不得力是很重要的。

  《大清商埠》故事梗概

  小商販潘振承冒著犯天條之險偷渡往海外經商,搭乘瑞典哥德堡號返回廣州,被虎門水勇擒獲,生命垂危之際,偶然被被廣州十三行總商陳燾洋救出,由此投在陳燾洋門下做跟班,進入十三行,開始了跌宕起伏的行商生涯。

  在十三行這個與大清國策和國際貿易風雲聯動的大舞台上,潘振承充分展現了超凡的大智大勇:東主面臨滅門之災,潘潘振承奔波於京粵之間,巧妙化解;黃埔夷亂,廣州城民心驚恐,官府、總商、綠營兵束手無策,潘振承平息大局;數度被冤家對頭嚴濟舟陷害害,多次捲入險惡絕境,潘振承總能化險為夷;廣州口岸日益蕭條,潘振承在危機中把握良機,坐上總商寶座,將十三行帶進全盛時期。

  在總商位上的潘振承需要面對的矛盾太多了:朝廷與地方的矛盾,廣東與閩浙的矛盾,行商之間的矛盾,行商與散商的的矛盾,公行與朝廷及官府的矛盾,地方官與粵海關的矛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