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福建晉江黃河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榮河來說,5月份國務院提出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政策,提高出口信用保險覆蓋率,讓他的企業在開拓海外新市場時有效規避了風險。
“以前不敢和新客戶簽大單子,現在通過信保來做,大家都放心。”黃榮河說。
正是依靠著上半年開發的一批新客戶,公司目前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2月。雖然由於成本的增加,利潤比去年肯定有所下降,但新市場的拓展讓黃榮河對企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完整的產業鏈條、完善的配套生產能力和靈活的市場策略,也讓許多一度處境艱難的“中國製造”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刻。以“受壓”沉重的紡織業為例,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紡織業新開工項目數達到3930個,同比增長22.05%,呈現增速逐月加快的勢頭,反映了企業信心的恢復。
對此,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金融危機對紡織行業的衝擊確實很重,但決定企業競爭力強弱的區別不是規模,也不是人數多少,也不是企業市場有多大,而是中國企業是否在危機中培養起了新的產業比較優勢。
當然,對於不少勞動密集型和加工型中小製造企業來說,困難依舊存在。靠大廠分單生存的作坊式小工廠大多選擇了停產,徐圖來年。初具規模的廠家則通過壓縮產能、降低用料成本,甚至壓縮利潤空間等暫時維持生產。
剛剛完成一個歐洲訂單的晉江凱盛傘業有限公司,目前只有近60%的產能在運轉。200多員工中,約一半在領取了當月的最低工資(約800元)後進入“休假”狀態。
公司經理肖欣榮告訴記者,小小一把雨傘粗略包括布料、手柄、傘架等一系列配件。因此,廠子的經營情況不僅和訂單密切相關,上游原材料市場的風吹草動也會直接影響到生產。
“去年七、八月份的時候,鋼鐵、石油等價格高得離譜,我們連訂單都不趕接。現在原材料價格降了,訂單卻沒了。”肖欣榮說。
這位大學畢業才5年的“80”後坦言,公司上半年接了一些虧本的訂單以維繫老客戶。“雨傘的創新性不強,技術含量也不高,想創新一個產品,一旦初次投入市場馬上有人會倣造,所以現在這個非常時期低價競爭很厲害。”他說。
“現在就寄希望於明年了。”肖欣榮說。他認為現在美國市場已經過了最差的時期,一些美國客戶已經有了採購意向。此外,公司的調研發現,以前沒有涉足的韓國市場正處於低迷狀態,有些生產商或採購商正準備撤出,“這正好給了我們一個機會。”
展望“後危機時代”,張燕生說,中國企業最應當考慮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這場危機”。
他認為,對於中國企業來說,2009年將是“保生存”的一年;而2010年,隨著全球經濟可能出現的反彈,“中國製造”或將迎來“抓機遇”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