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企業都沒有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性的小企業缺乏足夠的監督,因此鑽了空子。”一名國內知名乳品企業的高層人士告訴記者。
據透露,2008年對毒奶粉銷毀的重心是放到了對市面上的產品進行召回並銷毀,而對有毒原材料的銷毀則未必有那麼嚴格。
對此,上述高層人士表示,當時確實針對市場上產品的動作更多一些,產品在召回後,立即在質量監督部門的監督下進行了銷毀。
如果僅僅重點銷毀超標產品,“有毒”原料又流向了哪裡?這名高層人士告訴記者,大的企業一般來說不存在問題,“全國性的企業要接受全國的監督,現在檢查這麼嚴,而且三聚氰胺已經是一個必須檢查的項目,有毒原料如果使用馬上就會發現,企業不會冒風險去幹這樣的事情了。”但他同時也認為,對於一些小企業特別是地方性的企業來說,如果地方缺乏足夠的監管,再加上只在部分地區進行銷售,即便出現問題可能也比較難以發現。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食安辦披露的幾家企業都符合以上描述,為地方性的小企業。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全國一直在嚴格檢查,但涉及範圍太大,面積過廣,難免有一部分“有毒”奶粉沒有被查出來。
業內專家
或仍有10萬噸毒奶未被銷毀
自“三鹿奶粉”事件後,以上5家企業的出現,意味著我們還未徹底告別三聚氰胺的幽靈,而目前市場上到底遺留了多少“有毒奶”,則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王丁棉認為,對現在出現的產品三聚氰胺超標的事件,首先要搞清楚問題出在哪個環節。“到底是原來留下的有毒奶再現市場,還是現在又生產出了新的有毒奶,這是一個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
對於現在新生產出三聚氰胺超標的原料奶,王丁棉表示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他認為“飼料的安全問題必須得到重視”。王丁棉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小企業手上還有2008年的劣質奶,但他們不敢拿出來賣了,不過他們卻可能賣給飼料商,最後三聚氰胺又通過飼料傳導給奶牛,再轉嫁到產品上。”
而對於2008年事件中遺留下來的“有毒奶”,王丁棉則表示是肯定存在的。
據王丁棉透露,在“三鹿奶粉”事情爆發之前,有一些經銷商手上依然有很多“毒奶粉”,在事情爆發之後,並沒有按照要求進行銷毀。
“這些人認為一年之後管制會比較鬆,所以現在就又拿出來賣。”王丁棉表示,陝西金橋乳業和上海熊貓乳品就應當屬於這樣的情況。“早在去年6月份的時候,就有一位經銷商找到我,說他的手頭上有5萬~6萬噸的三聚氰胺超標奶粉,並且咨詢他是否可以廉價賣掉。”王丁棉當即向他表示,“這是犯法的行為”。
“據我預測,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後,市場上仍有約10萬噸的毒奶粉沒有被銷毀。”王丁棉如此推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