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旅英華人熱衷網絡社交 “關注”背後透露身份認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9 12:20:34  


  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據英國《華聞周刊》報道,微博時代,“關注”與“被關注”,已成為人際關係在虛擬空間的常態。但在何種平台上,以何種方式“關注誰”,又“被誰關注”,卻各有不同,從中更透露出不同的文化身份認同。 

  旅居英國的華人群體,在諸多的網絡互動和社交平台面前,會更習慣於用哪一種作為自己人際交往和休閑放鬆的渠道?他們使用這些網絡社交平台的方式,又有何特點?在這些現象背後,隱藏著華人群體怎樣的文化和身份認同?《華聞周刊》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關注誰”與“被誰關注”背後的歸屬感

  在這裡‘關注’我的人,和我‘關注’的人,更像一類人,大家能聊到一切去。

  凌晨一點,華人小餘還在“織微博”。

  微博上“你來我往”,相互評論,彼此轉載,實在是熱鬧非常。

  這讓獨自“漂”在英國的小餘在夜闌人靜時,竟有種“天涯若比鄰”的感覺。

  第二天要早起上班的壓力,也難抵這種誘惑。

  在英國一家電器商店打工的她,在讀書和工作期間,也認識了不少英國本地人。在新浪微博興起之前,她最常用的是Twitter和Facebook,在上面發言用英文,網上的朋友也大部分是英國人,但當中國的“微博”興起後,她不由自主地把重心轉向了後者。

  “語言對我來說並不是問題,我之所以開始轉為使用中國的微博,是因為覺得在這裡‘關注’我的人,和我‘關注’的人,更像一類人,大家能聊到一切去。”小餘說。

  她表示,在微博里的朋友有很大部分來自中國,而另一部分則主要由在英國留學、工作的華人組成。

  小餘發現,越來越多在英國的華人朋友,開始把 “網上根據地”搬到微博上。有很多以前“泡”在熱門海外華人論壇上的朋友,也開始到微博上去建群、彼此加關注。

  “以前用Twitter和Facebook的時候沒有這種特別親近的感覺。雖然技術差不多,但畢竟是不同文化的產物,最重要是聚集的人不同。英國人常用的社交網絡,自己用起來卻不‘給力’,找不到認同。”小餘說。

  供職於倫敦一家物流運輸公司的阿偉,在接受採訪時則表示,儘管在英國生活好幾年了,但自己最經常用來休閑聊天的軟件還是騰訊QQ。

  阿偉使用騰訊QQ已經有十年時間,無論在中國還是英國,只要一開電腦,就會自然而然地打開QQ。

  “有時候雖然什麼也不說,也會這麼‘掛’在上面,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成自然的事。”他說。

  阿偉表示,不同的網絡平台,聚合的人群不同。自己的朋友圈子,還是以中國人為主,而他們很多人都習慣使用QQ。

  “我偶爾也會用其他的軟件,例如Skype和MSN,上面有英國本地的朋友或同學。但談事情的情況比較多,不會是單純用於聊天。”阿偉說。

  十幾歲就出國留學的Sue,則完全是一個相反的例子。

  “我完全不用國內人常用的聊天軟件或者社交網絡,也不太明白怎麼用。我習慣用英文交流,會有意識地去融入英國本地人的圈子,上本地人的論壇。我在英國的朋友也有很多不是華人。”她說。

  但她認為,這並不表示自己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反而是因為我很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而更想要去了解別人的文化。永遠只待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不去接受別人的文化,沒有參照,反而不可能真正懂得自己。我對中國人的身份有歸屬感,但我更願意以跨文化的開放心態去生活。”

  “用什麼詞兒”反映思維方式

  這些中國網絡上的流行詞很奇妙,有時候簡直是非它不可,不然就沒有感染力。

  小餘表示,自己經常在寫微博時,無意識間就會用到中國的網絡熱詞,“神馬都是浮雲啦,有木有啦,這些完全是信手拈來,自然流露,不需要刻意去想。”

  她表示,這些中國網絡上的流行詞很奇妙,有時候簡直是非它不可,不然就沒有感染力。而且很多詞,只有在類似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中長大的我們,才能心領神會、心照不宣。

  “在Facebook上,我可以熟練地用英文交流,但對於英國年輕人現在在網絡上用什麼流行詞,我完全不了解。有時也會上一些英國本土的論壇,但因為不會用‘地道’的英式網絡熱詞或者表達方式,不懂得本土的幽默,而總有種‘局外人’、融不進去的感覺。”

  對網絡流行語關注較多的華人Ming認為:“網絡流行語最能反映某種社會境況下的民意,沒有類似的生活經歷,很難產生共鳴。而且它們更新速度很快、淘汰率很高,跟一種文化不保持密切聯繫,很難跟得上。”

  他舉例說,例如“傷不起”、“打醬油”以及“五道杠”等等,我們知道它們誕生的背景,能夠了解其後的幽默、反諷和某種情緒的宣洩,才能夠感同身受,產生共鳴。

  除了文化背景不同,他還認為休閑上網時“用什麼詞兒”最能體現其“思維方式”。

  他認為,很多在英國的華人,白天上班可能會用英語交流,也會為了學習或工作去上英文網站,主動去看英文報紙,學習使用盡可能地道的英式表達。

  “但當你放鬆下來,不需要正襟危坐、三思而後行的時候,你會用什麼樣的說話方式呢?當你以休閑娛樂地心情去上網,你會使用中式的流行語還是英式的呢?”Ming認為,後者才能真正反映出你的思維方式是中式的還是西式的。

  所以,他認為,要看一個人的身份認同,不要看他怎麼謀生、怎麼工作,而要他怎麼休閑、怎麼玩兒。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