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人對中國看法太“簡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01 00:13:22  


 
  美國低端製造崗位的流失早在中國還沒有實施以市場為導向改革以前就開始了——20世紀60年代,勞動密集型崗位就轉向韓國、台灣、新加坡和香港一類的地方。如今生產電子產品、服裝和玩具的中國工廠有很多其實都由上述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公司所有,這些公司在本地區工資上漲後把工廠轉移到中國。

  簡而言之,如果這類勞動密集型崗位沒有轉到低工資的中國,那也會轉到其他低工資的國家(印尼和印度等等)。中國不應該因此受到指責。

  常見看法二:中國操縱貨幣,影響到美國經濟

  事實:人民幣價格的確由政府控制,而且很可能過於便宜,這使中國出口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格外有競爭力。美國存在一種普遍看法,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使中國獲得對美國的巨額貿易盈餘,從而影響美國工業和經濟增長。但是,更堅挺的人民幣不是美國貿易赤字的萬靈藥。人民幣自2005年後已經升值約27%,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盈餘卻從2005年的2020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2730億美元。

  在我看來,美國在美中經濟關係中過分強調人民幣的重要性。消除對華貿易赤字需要太平洋兩岸同時開展改革——增加美國的儲蓄和中國的開支。人民幣升值或許有助於這一過程,但是美中兩國的經濟關係極其複雜,美國不能把自己的經濟問題主要歸罪於人民幣。

  常見看法三:中國的資本主義搞得比美國好

  事實:我常常聽美國人說,中國“資本主義色彩更濃”,或“更擅長搞資本主義”。這類說法有很多始於此次經濟危機期間。當時,中國能以巨額刺激計劃比華盛頓更快、更有效地推動經濟增長。從那以後,美國人似乎就得出一種認識:中國經濟“更好”,或者中國官員和商人“更擅長”管理現代經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