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福島核陰影下的華人:為數千名同胞服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01 09:31:59  


5月21日下午3點,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訪問福島市吾妻綜合體育館避難所,看望日本受災民衆,并贈送慰問品。圖為溫總理在避難所慰問日本受災民衆。
  中評社香港6月1日電/在福島的核陰影下,每天有數千華人默默生活其中。

  福島縣內的各大避難所里,都貼著一幅告示,為災民提供中文咨詢服務,提供咨詢的人叫張媛,中國人,她為生活在福島的4565名華人華僑服務。 

  張媛是福島縣國際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員,每天她都要更新中心網站上的中文頁面。這個網站上記錄了每天福島縣的核輻射數值,以及各種針對災民賠償的通知。

  中國僑網報道,福島的華人華僑以來自中國的“二戰”日本人遺孤和“中國新娘”為主。大地震後,約有2789人通過中國大使館的緊急撤離回國。留下來的則是以“中國新娘”為主的2202名華人華僑。

  地震後,張媛成立了福島華人華僑救助熱線。3月15日,第一核電站的情形進入危急關頭,那天張媛協助大使館在福島撤離中國居民。一整天,她的手機電話就沒斷過,不知有多少同胞通過她最終成功撤離了福島。

  隨後張媛也一度回國,3月30日她返回福島,是第一批返回福島的華人。那時,福島市的核輻射是東京平均值的20倍。

  雖然核電站的情況正在逐步趨於穩定,但核福射數值依然居高不下,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張媛以及大多數華人的生活和未來選擇。

  張媛的兩個孩子成為她當下最擔心的問題。大孩子9歲,雖然學校已禁止讓學生在戶外活動,但每天還是要步行1公里前往學校,為了避免輻射污染,張媛不得不接送孩子上下學。而2歲的小孩子,則每天待在家中。時間長了,孩子的情緒明顯開始出現焦躁。為此每到周末,她就把兩個孩子帶到福島縣內輻射較低的地方去透透氣。

  雖然每天都在播報福島的核輻射值,但張媛自己心里也在打鼓,孩子長期待在輻射值略高的環境里,真的沒有影響嗎?核洩露事件之後,曾有多名專家對市民解釋無須擔心,但誰也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張媛的心始終懸著。

  而同時,她每天接到大量電話,一類是留在福島的華人詢問她如何克服種種困難生活下去;另一類是離開福島的華人咨詢現在福島的情況,是回來,還是永久的離開?

  每到這時,張媛總是陷入深深的無奈。雖然身處福島,但每個人都不清楚,到底核電站里是什麼情況,每天的生活只能根據日本政府發布的核輻射值來衡量。身邊的日本人大部分採取了無所謂的態度,畢竟對他們來說,這裡就是他們的家。長期面對這個問題,最終張媛變得麻木甚至逃避。

  而福島大學3年級學生劉延廷則在4月初學校開學後即返回福島,據他所知,同校100多位中國留學生基本都選擇了回來。劉延廷返校後驚訝地發現,除了公告欄里標示著核輻射測試值以外,學校生活一切照舊,操場上鍛煉的人並沒有減少。

  而對於劉延廷來說,核洩露事件後讓他比較困擾的是,一到下雨天,他騎摩托去打工的路上難免會被淋到。避免淋雨是如今福島的常識,雨中攜帶的核塵埃比空氣中的比例要高。而劉延廷也計算過,按照福島市現在的核輻射值,他大概一天的輻射量會在20微希沃特左右,這相當於做了一次X光檢查。

  在劉延廷看來,雖然接下來的兩年將會面對許多難題,但他還是選擇畢業後再離開福島。他不想因此就放棄過去幾年的努力。

  而對張媛來說,生活和工作已經扎根福島,她已經很難離開。唯一讓她欣慰的是,地震後,福島的華人華僑一改以往的散亂,留守的人們多了關懷和承擔。張媛和福島大學的華人教授們正在努力成立福島華僑總會,以幫助當地更多的華人華僑。

  5月21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福島市訪問時,張媛和劉延廷都自發前往歡迎。與總理短暫的交流,給予了在焦灼與無奈中繼續生活的他們莫大的激勵。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