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尚武——既是個人悲劇 也是制度之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0 14:42:20  


 
  楊明明以說真話著稱,幾年前曾公開痛批中國體操界弊端,引起很大反響。他曾是中國體育制度培養的優秀運動員,又曾在中、美兩國執教,對中美體壇的情况都有比較深入的瞭解,他的觀點應該引起重視。

  特別是第三點有關運動員教育的問題。在中國,體育專業訓練多以封閉的“圈養”模式為主,過于注重金牌和運動成績,忽視對運動員的教育和文化課學習。許多退役運動員無一技之長,在多年習慣了“圈養”後突然要面臨社會的激烈競爭,才無法安身立命。這一點,是目前中國運動員訓練和保障體系最根本的缺陷。正因此,“體育回歸教育”才是正確的道路。至少,“體育”不該成為“教育”之外一個獨立的特殊體系。

  不過,張尚武的例子跟鄒春蘭、艾冬梅有所不同。同樣曾是優秀運動員,鄒春蘭、艾冬梅落魄之後無論當搓澡工,還是擺地攤,都是堅持自食其力,並沒有就此走上犯罪道路。且根據楊明明所說,張尚武自稱“因跟腱斷裂無法找到合適工作”的說法並不完全成立。

  但無論張尚武犯過什麼錯,作為弱勢群體的一員,他理應受到關注。這種關注,體現了人文關懷和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呼喚。因此,對他的幫助,也應該從這兩個角度進行。

  張尚武說他希望得到一定的經濟幫助。而前跳水名將田亮說,目前張尚武最需要的是一份工作。就個案而言,這樣的幫助沒有問題;但放之全社會,比他更慘的人很多,這樣的幫助治標不治本,或也有失公允。因為其他失業人員很可能會問:“為什麼解決他的工作而不解決我的?”張尚武曾經的世界冠軍身份,並不應該成為他比其他失業人員優先獲得幫助的原因。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給錢和幫找工作,不如讓他們擁有自己找工作和賺錢的技能。這一點,就又回到了運動員教育問題。(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