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運冠軍淪為街頭藝人 體育應回歸教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0 14:55:34  


 
  有人建議在競技體育界,首先探索專業體工隊和學校教育接軌的模式,規定運動員完成義務教育課程,在校或在隊均可。這樣,勢必會擠占運動員訓練時間和精力,但培育金牌時不能忘記育人,再正當的理由也不能剝奪年青人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另外,是否可以考慮在一些有條件的省市試點搞體教結合,嘗試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模式。近年來,專業隊選苗子已經越來越難,許多有體育天賦的孩子都選擇上清華、北大、人大等高校,視進省市隊甚至國家隊為畏途。高校有一流的體育設施,許多高水平教練願意去高校任教,家長和孩子也首選上大學,如果把競技體育經費劃撥高校一部分,引入國外大學體育獎學金制度,這就是一條水到渠成的培養體育明星的新路,何樂而不為?

  第二個層面是重視學校體育教育。競技體育植根于學校體育是體育發達國家的慣常作法(職業體育除外)。美國、日本、歐洲許多國家都是把體育和教育緊密結合,流行的是體育+教育模式。體育是人全面發展的必然組成部分,體育教育的缺失是社會和民族的悲哀。美國的世界冠軍和奧運冠軍幾乎全部是通過參加學校體育這塊土壤發育出來的;日本小學一周至少有6堂體育課;而我們超過半數的中小學裡沒有體育老師,體育課被占用,或“放羊”。體育回歸教育、回歸校園,救救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的孩子們吧!這是近年來數億家長和孩子們的呼聲,但喊破嗓子卻得不到改觀。

  運動員退役就業難雖然是個社會問題,但和國民體質,尤其是青少年體質嚴重下降,中小學幾乎完全忽略體育教育的現象相比,還只是個小問題。在從體育大國向強國轉變的新時期,為體育重新定位,使其回歸本質非常重要。

  體育和教育必須結合,此舉關係到下一代的健康,中華民族的興衰,屬于重大國策,期待這一天早日實現! 

體操前輩談張尚武:運動員保障不該"人走茶凉"

  對備受關注的體操冠軍張尚武街頭賣藝之事,曾名列中國體操“三駕馬車”之一、現在美國任教的楊明明19日通過電子郵件回復新華社記者稱,體操運動員在跟腱修復術後一般能夠勝任正常工作。但他同時指出,省隊以上的中國運動員是職業選手,作為特殊行業,國家應出台專門政策和相關法規,不該“人走茶凉”。

  2001年北京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體操冠軍張尚武于2005年拿著自主擇業的補償金6萬餘元從河北省隊退役,自稱因脚跟腱斷裂“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現流落到北京地鐵口賣藝為生。2007年他曾因盜竊罪被判刑,今年4月剛出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