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追問高鐵故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2 10:13:54  


  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白歐陽(化名)稱得上是“最倒黴的乘客”。7月10日,他乘坐G159次列車從北京前往南京時,被困在斷水、斷電、斷空調的封閉車廂達140分鐘;兩天後,他乘坐G2次列車返回,又遭遇京滬高鐵宿州段供電故障。一位六歲的小乘客建議他:“叔叔,咱倆下車把這趟車推走,坐下一輛吧。”

  據新世紀周刊報道,鐵路部門事後的通報,7月10日18時左右,京滬高鐵滕州東站內出現接觸網故障,經搶修於19時37分恢復行車,19趟列車晚點。7月12日10時45分,京滬高鐵宿州附近供電設備發生故障,13時修復,期間造成上行、下行雙向全線停駛,僅上海虹橋站就有50趟列車晚點,最長晚點達3小時45分鐘。

  屋漏偏逢連夜雨。7月13日,由上海虹橋開往北京南站的G114次列車在鎮江南站附近停靠一個半小時後,換備用車前行。同一天,為京滬高鐵而建的南京南站再度曝出工程質量問題,換乘大廳部分地段出現屋頂漏雨和地基下沉。

  京滬高鐵開通運營僅14天,即接二連三發生故障。這究竟只是運營初期的陣痛,還是趕工埋下的安全隱患?

  禍起接觸網

  多次參與高鐵規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告訴財新《新世紀》,7月10日與12日兩次故障都是短路跳閘引起,都與接觸網有關。

  接觸網是沿鋼軌上空“之”字形架設、供受電弓取電流的高壓輸電線,是高鐵供電系統最關鍵也是最薄弱的環節。“柔性的接觸網最容易因為外力發生位移。京滬高鐵仍處於調試階段,要根據實際運行情況把接觸網調整到最合適的鬆緊程度,否則會對受電弓造成破壞。”王夢恕說。

  據他介紹,7月10日的故障是由於瞬間風速過大,超過9級,致使一條接觸網附加線偏移,碰到物體後引發變電站跳閘停電。搶修檢查中發現,高鐵避雷系統發揮了功效,沒有造成其他損壞,檢修工作僅半小時就完成,但為了安全起見,又進行全面排查。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7月14日下午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時表示,7月12日G102次動車組受電弓損傷,引發弓網事故,具體技術原因仍在分析之中。

  在王夢恕看來,接觸網、輪軌和信號系統是高鐵最可能出現的三大故障,其中後兩者因為關乎運行安全而更受重視。至於接觸網近來問題頻出,一方面是因為重視不夠,另一方面也是調試期間的正常現象,屬於工藝問題,而非工程質量問題。他估計,一個月左右磨合期過後,情況會有好轉。

  今年3月18日,京滬高鐵“四電”系統集成電氣化工程全線送電成功。鐵路部門當時聲稱:“京滬高鐵接觸網誤差小於頭髮絲,用造飛機的理念施工。該接觸網實現了無硬點、無高差、無離線,是國內也是世界上最穩定、質量最好的牽引供電系統。”

  至於7月13日的故障,有消息人士稱,據了解是北車集團長春軌道客車公司生產的CRH380BL-6418列車的速度傳感器出現問題,北車長客等不掌握控制系統軟件技術,沒有辦法自主,致使車速受到影響。王勇平的解釋則是,G114次動車組牽引變壓器差動電流監控保護電路中檢測電流的電線,出現接觸不良故障,導致產生保護動作,限制牽引電流,從而限制了運行速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