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海軍大校:首艘中國航母秘密命名 不再叫瓦良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2 13:36:18  


  圍繞中國航母,各方關注,軍方慎言。

  6月29日,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就有關“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將試航”的問題回應稱:“目前,我沒有新的信息可以補充。”

  此前,楊宇軍的兩位前任,對於中國航母的相關問題亦是惜字如金。今年4月27日,時任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耿雁生,就航母問題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進一步的信息向大家發布。”

  早前的2008年12月23日,時任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黃雪平,曾正面回應過航母的問題。他說,航母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表現,也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具體要求;“中國政府將會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認真研究考慮有關問題。”

  海軍登艦

  2009年3月20日,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第一次將航母的問題明朗化。在會見日本防衛大臣浜田靖一時,梁光烈稱,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

  “現在航母在建,還沒建成,等建完再說。”今年6月7日,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在接受《香港商報》採訪時,證實了中國建造航母的消息。

  “如何釋放第一艘航母的相關信息,我想中央會選擇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適當的宣布。”海軍少將、原海軍裝備技術部部長鄭明在接受財新《新世紀》專訪時說,“首艘航母的作用不亞於‘兩彈一星’,它對扞衛我們國家的海洋權益,乃至影響世界戰略格局都有重大意義。”

  買殼

  海軍多位軍方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證實,第一艘航母是改建而成。“就是買了一個船殼,再改建修復。”一位軍方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中國購買的船殼,正是原蘇聯尚未全部建造完工的航母“瓦良格”號。

  1982年5月7日,原蘇共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做出了建造第三代航母的決定。次年,原蘇聯軍方決定建造“瓦良格”號的前身“定單106”。彼時,參與建造工程的共有將近五千家企業、科學研究院及設計局;由烏克蘭聯盟共和國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承建。

  按照設計,“定單106”號航母的滿載排水量為59000噸,艦長304米,最大可載50架各類飛機(詳見資料:“‘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原蘇聯設計技術參數”)。

  1988年,命名為“裡加”的“定單106”號船體建造完成,並於當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裡加”號正式更名為“瓦良格”號。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的建成率已達68%。

  風雲難測。1991年12月25日,蘇聯突然解體。此後,“瓦良格”號最終歸屬烏克蘭。由於烏克蘭財力不濟,該航母於1992年1月停工。

  1995年,烏克蘭官方決定將“瓦良格”號處置權交給黑海造船廠。因無力繼續建造,拆解又不划算,該艘航母僅剩出售一途。當年10月22日,基輔級航母“明斯克”號與“諾沃羅西斯克”號被俄羅斯出售給韓國拆解——“明斯克”號最後落戶中國深圳,此後成為航母主題公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