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策緊縮 中小企業陷入周期性“錢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5 10:58:02  


  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為什麼歷次緊縮政策必然帶來中小企業周期性地陷入“錢荒”?為什麼大企業、大項目總是能得到優勢的金融資源?為什麼草根金融機構發展總是步履蹣跚?

  這些問題不斷地困擾著人們。經濟學家們認為,這些問題與金融的二元結構相關聯。按照經濟學家的定義,金融二元結構指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並存。但在中國特殊的經濟結構和金融體制中,金融二元結構又自然而然地與企業性質發生了聯繫,大企業、國有經濟更受體制內的正規金融青睞,而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往往只能與草根金融掛鈎。

   《經濟參考報》報道,企業倒閉現象又現東莞。日前,當地資深玩具企業“素藝”和紡織企業“定佳”突然倒閉,東莞業界一股“製造業寒流”再一次侵襲。業內人士認為,由於人民幣升值、工資提高、原材料上漲這三大因素短期內難以消除,本次寒流或將甚於2008年。

  在江蘇省吳江市這一國內知名紡織產業聚集區,中小紡織企業主向記者抱怨道:在原材料和用工成本高漲、利潤率被擠壓而融資成本又大漲的壓力下,有些小企業艱難存活,有些選擇了停產,有些借了高利貸不知能撐到何時,還有少數資金鏈斷裂破產。

  記者日前赴江蘇、浙江兩省採訪得知,儘管中小企業對就業的貢獻占比達85%至90%,但其所獲得的資金支持卻嚴重脫節。本來在正常的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就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一遇到政策緊縮,融資就更加難上加難。“無論是現在,還是2008年、1998年……歷史上歷次緊縮政策出現之時,最先‘犧牲’的總是中小企業。”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接受採訪時說,我國中小企業就像患上了周期性“緊縮症”,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正是我國日益突出的金融結構“二元化結構”——有限的金融資源總是投入到政府傾向於要發展的大企業、大項目中去,中小企業不可避免地周期性陷入“錢荒”。

  “寬鬆政策環境下,我們積極擴產,跟大企業一樣在創造價值;但緊縮時,卻總是第一批倒下。”在江蘇省吳江市,一位陷入困境的中小型紡織企業老總對記者說。

  “2009年至2010年紡織企業瘋狂的增加設備投入,特別是去年棉花價格漲到兩三萬一噸的時候,還有人在排隊購買棉紡機器。當時一度到了交定金等半年後才能拿到機器的程度”。江蘇恒力化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溫浩說。

  與這種熱度相反的卻是緊縮環境下的國內外需求減少和融資形式的趨緊。吳江市中小企業局副局長沈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江浙兩地化纖行業來說,2011年新增產能達到60%,而我們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外需求卻沒有出現大幅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用“被超調”來形容中小民營企業在緊縮環境下的境遇。他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局部出現超調的可能性較高。企業從金融體系獲得的真實資金利率才是企業真正感受到的緊縮壓力,而非官方利率。從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個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地區看,民營企業獲得資金的成本基本和2007年、2008年差不多,但當年的實體經濟比現在強很多,如2007年GDP增長14.2%,而且外部經濟增長強勁。“所以這一部分緊縮力度比較大,如果以這樣的力度持續下去,對部分企業會造成較大衝擊。”他說。

  記者拿到的一份溫州銀監分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溫州市經貿委近日對企業資金面調查發現,認為當前資金面偏緊的企業占了42.9%,企業資金缺口平均約為10%,而企業的貸款滿足率僅57.4%。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