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策緊縮 中小企業陷入周期性“錢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5 10:58:02  


 
  記者在採訪時發現,一邊是不斷收緊的貨幣政策,另一邊是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饑渴,這使得中小企業資金來源更偏向民間借貸。

  溫州市金融辦對350家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一季度末,企業運營資金構成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民間借貸三者的比例為56:28:16,銀行貸款占比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個百分點,與年初相比下降4個百分點。而民間借貸占比則逐步提高,分別比去年同期、今年年初提高了6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在資金流向上與銀行貸款形成此消彼長的局面。

  “這種情況下,小企業資金鏈條相對更為脆弱。”溫州市銀監分局主監管員周青冥介紹,近期中小企業資金需求量大,融資難度有所增加,融資成本普遍上揚,企業應收賬款回籠周期有所延長,資金周轉趨於緊張。

  記者在採訪時發現,鑒於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的主要作用,其對於中小企業的“緊縮症”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儘管各銀行經常宣傳其給予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但說一套、做一套,銀行有限的貸款額度在緊縮環境中總是以更明顯的傾向性流向大企業客戶和政府項目。

  “我們去浙江的銀行業進行調研時發現,上半年來找銀行借貸款的中小企業客戶數量是去年的2至3倍,而各銀行放貸卻比去年更謹慎。”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對記者表示,雖然中小企業融資難在各國都是普遍現象,但是現在中國的反映比較突出。

  根據浙江省溫州市金融辦近日對350家中小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18%的企業資金鏈十分脆弱,並有可能成為銀行抽貸的對象。同時,25家成長型小企業從銀行融資只有1.33億元,占24家重點骨幹企業銀行貸款的18.5%。

  “現在各銀行都要求企業貸出款來後馬上要再存進銀行,然後用存單做抵押再貸出來一次,這使得企業融資成本翻番,年貸款利率約為12至13%。而一般中小企業的平均利潤不超過10%,承受不了這麼高的資金成本,對銀行來說,它們的風險就更大了。”上述銀行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

  為什麼經濟政策一緊縮,民營和中小經濟體就遭殃?民營和草根金融機構發展總是受到排斥?

  郭田勇認為,這是發展中國家經濟騰飛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陣痛,而突破口就是政府角色的及時轉型。郭田勇用金融壓抑論來解釋中小企業“緊縮症”的內在原因: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金融壓抑——在經濟騰飛追趕階段,政府扮演的角色比較重要,其需要控制有限的金融資源,把錢投入到政府傾向於要發展的產業和項目中去。

  “而金融壓抑的結果就是,政府要把國有和政府項目獲得資金的成本壓到最低,因此對金融機構利率水平有一定壓制,這就出現了實際利率和金融機構名義利率之間的缺口,不與政府項目和政府投資目標一致的民營和中小經濟體只能承受更高的實際利率;在此階段,為後者服務的民營和草根金融機構的發展也必然受到排斥——金融二元結構不可避免。”

  如何走出金融壓抑的怪圈呢?郭田勇認為,經濟經過發展突擊階段之後,政府力量要逐漸淡出的,要把推動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交給市場本身,交給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我國提出的調整經濟結構,實現內生性增長就是這個道理,也就是所謂的金融深化。

  “從金融壓抑到金融深化這個過程中的難點是政府的轉型。”郭田勇說,目前政府不願交出指揮棒的原因比較複雜:首先,政府傾向於認為它比市場更高效;第二,政府擔心它一旦放手,經濟會否出現塌方;第三,交出指揮棒的政府權力將被大大削弱,無法處於強勢地位……這些都是令中國金融二元結構問題懸而未決的因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