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華社3問:平安能否不用鮮血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5 19:56:18  


7月24日,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在新聞發布會上向一名從D301次列車上幸存的記者鞠躬致歉。
 
  追問二:列車調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產專家和鐵路人士看來,列車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為、管理因素不容忽視。

  “即使列車信號失靈了,電話總能溝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這樣發問。

  列車體積大、速度快,刹車距離至少以數公里計,高速行進的動車距離則更長,防止列車追尾不可能憑司機目測。列車行進中,不僅有一套行車控制系統,更重要的是還要聽從調度中心指令。

  “管理責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壞了種種制約原則才導致而成。”清華大學教授、管理學家陳國權這樣強調管理的重要性。

  2008年4月28日發生的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中,兩列火車相撞的原因正是源於內部管理混亂,是一起典型的責任事故。

  “海恩法則”是安全生產管理上一條著名原理,它核心要義提醒人們:事故背後有征兆,征兆背後有苗頭。

  事故發生的甬溫線調度管理歸上海鐵路局管控,而從北京南開往福州的D301次列車是7月1日鐵路調圖後剛剛開通,其在京滬段走京滬高鐵鐵路線。“開通不到一個月就出事,這著實令人嘆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鐵路業內人士說:“其實近來頻頻雷擊事件導致列車晚點,本就應該引起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像防止追尾,別說是動車,就算是普通列車,也會有極為嚴格的安全操作、調度指揮規範。即使雷擊導致信號失靈,但列車終究是歸人來管理,“車是死的,人是活的”。

  據兩車乘客回憶,撞擊時,前車D3115次動車時速度大約20公里,而後車D301次動車時速則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調度正確,且兩車駛出永嘉站時間相差約10分鐘,後面車應有充分時間停車,這起事故應涉及信號系統和調度管理系統等方面問題。

  “這絕不是天災!事前一點征兆也沒有,應有調度失控原因,沒有協調好。”D301次動車乘客劉義鑫說。

  7月24日晚,鐵道部黨組決定對發生“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鐵路局局長龍京、黨委書記李嘉、分管工務電務的副局長何勝利予以免職,並進行調查。

  “作為上級主管部門,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事故發生,都應當負有領導責任。”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記者提問時說。他還表示,動車的“黑匣子”已經找到。“黑匣子”是列車運行的監控系統,它用於分析事故,提供原始數據。目前對黑匣子的數據調查正在進行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