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三十多條生命負責任的方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5 21:50:02  


7月24日,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現場清理工作緊張進行,受損車廂被吊起送向地面。圖為13時14分,兩名正在深入現場的媒體記者被驅趕出警戒綫。
  最新消息說,鐵道部黨組24日決定,對發生“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鐵路局局長龍京、黨委書記李嘉、分管工務電務的副局長何勝利予以免職,並進行調查。這表明,在搜救工作仍未放棄,努力爭取任何一線希望的同時,對事故的問責已經開始。我們希望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問責的開始,我們希望問責能夠以對35條生命負責,對200餘名傷者負責,人民鐵路對人民負責的方式,公開透明地展開。從目前來看,這一切做得還不夠。

  儘管溫州動車脫軌事故可以歸結為種種技術或者管理原因,鐵道部發言人稱,是雷擊造成設備故障導致的,這樣的理由無論如何難以服眾。事故調查仍在繼續,我們期待鐵道部能夠盡快給出有說服力的事故調查結論。無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確定,沒有高鐵大躍進,我們或許不會看到如今高鐵頻繁的故障,並且可能避免這一次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動車追尾事故。這可以看作劉志軍主政鐵道部的“遺產”。正是在他任職的八年間,中國高速鐵路花開各地,也創下了若干中國之最。不過很顯然,如果我們僅僅將過去這一切推脫於這樣一個被打上烙印的“貪官”,則可能放過了真正的敵人,不可能真正化解中國鐵路潛在的風險。

  必須進一步追問,成就了高鐵大躍進和鐵路規劃和建設“強人”政治的究竟是誰?答案是中國現行的鐵路管理和運行體制。儘管這套國家壟斷的體制有其歷史形成原因,但在中國實行市場化改革已經30餘年之後,這已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計劃經濟“堡壘”之一,最近的數次政府機構改革中,雖然拆分鐵道部,實現政企分家、引入競爭的呼聲日高,但鐵道部卻依然能夠全身而立,集政府行業管理、項目審批和鐵路規劃建設、路網經營為一體,集國家鐵路資產管理者和經營者,裁判員和運動員於一身,儼然成為自成體系的獨立王國。雖然鐵路的發展已經不僅滯後於公路、民航等,也嚴重滯後於人民出行和經濟發展需求,但這依然無妨其大一統的格局。儘管鐵路公檢法等體系的分離已經在進行中,放權路局的改革也提上日程,但這套體制自身並無太多變化。然而正是這樣的制度安排,導致一切決策都是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進行,對於這樣一個半軍事化的龐然大物,無從監督也無人監督,導致一個“強人”就能夠左右國家鐵路規劃,影響中國鐵路的運行軌跡,導致高鐵從招標到建設工程中貪腐頻發,導致鐵路系統一時成為腐案集中之領域,納稅人卻為高鐵建設償付了巨額公共債務,導致一方面官方信誓旦旦高鐵安全有保障,另一方面卻沒有誰以真正科學嚴謹的方式告訴公眾,以如此方式實現了躍進的高速鐵路,究竟是不是安全?我們只看到那些相左的意見被屏蔽,那些持不同見解的專家最終被沉默。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人民鐵路,還是難免悲劇的發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