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國際化引質疑 外儲不降反升通脹更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6 10:32:06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7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截至今年上半年,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197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0.3%。由此,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排名全球第一,金額是排名第二的日本外儲的三倍,接近德國全年的GDP金額(3.5萬億美元)。

  《中國經濟周刊》報道,存量與增速均令人驚愕。自2005年以來,我國啟動兩輪匯改,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出緩慢爬升的態勢,與之相伴,我國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規模也在急速增加。

  巨額外匯儲備帶來了棘手的管理壓力,隨之產生的貨幣被動超發更是被指為通脹的源頭之一。人民幣國際化被冀望於化解這一問題,但實際情況卻事與願違。

  “(人民幣國際化)當初的設計之一是希望中國在出口商品中多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這一方面可以緩解外匯儲備激增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減小我國企業的匯率風險,從而實現人民幣結算規避美元的初衷,但現在的情況卻是相反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殷劍峰在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接受採訪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這種看法並不孤立,今年5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原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曾在多個場合針對我國目前推行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出反思,並指出,目前的措施與初衷已“南轅北轍”。

 “南轅北轍”的國際化

  2009年7月6日,國務院決定在上海、廣東4城市與港澳及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這被外界視為人民幣國際化元年。

  兩年過去了,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前四個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累計5382.28億元,同比增長16.89倍;而從試點之初至2011年4月末,全國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10481億元;截至7月6日,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已經完成在144個國家和地區布局。

  結算破“萬億”的背後卻是結構性矛盾的凸顯。殷劍峰坦言,截至2010年年末,在跨境貿易結算中,進口占了80%。按照去年跨境貿易結算的規模估算,大概是4000億人民幣,折合美元是600億~700億美元。

  “原來這些企業進口需要向中央銀行買外匯支付進口,現在他不買了,直接拿人民幣支付,這就意味著原來中央銀行外匯儲備可以減少的那部分現在減少不了。”殷劍峰說。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一位參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項目的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發現在進口貿易中採用人民幣的情況有所上升,比如說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因為這幾年人民幣正處於升值通道,所以接受人民幣對於他們來說是明智的選擇。而在我國的出口貿易中,願意付給中國企業人民幣的占比只有一到兩成,大量出口企業拿到手裡的還是美元,不得不兌換成人民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