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如果黨內異見全變成狗吠火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6 10:34:54  


  中評社台北7月26日電/藍綠大選交鋒,國民黨只見馬英九唱獨角戲,形象顯得單薄;相對的,民進黨內部則異聲連連,黨中央卻一概不予理會。從政黨政治的觀點看,民進黨的“狗吠火車”現象,比起馬英九的疲於奔命,景象恐怕更加荒涼。

  聯合報社論指出,從不分區提名的爭議,到最近老農津貼的加碼,綠營內部一再傳出不同的聲音;黨中央卻一律以“冷處理”對付,令人費解。其中,王幸男、蔡同榮和柯建銘的互揭瘡疤,若只看作是個人恩怨或路線差異;那麼“公平稅改聯盟”王榮璋及前政委林萬億歷數老農津貼加碼的“昨是今非”,和“守護台灣民主平台”批評不分區“立委”名單“失去民主想像力”,乃至蔡有全檢舉不分區被提名人“私德不檢”,都是事關政治倫理與從政理想的大是大非,為何黨中央也均不作聲?是民進黨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還是沒有接受不同意見的勇氣?

  民進黨內部雜音頻傳,原因不難想像:其一,黨中央決策因利害算計過甚而失去準頭;其二,蔡英文的領導威信仍未能全面建立;其三,個人或派系恩怨無法擺平;其四,“理想路線”與“投機路線”的拉鋸和角力。其中第四點尤為關鍵因素,但從黨中央的作法看,投機路線明顯占了上風。

  社論認為,從台灣政治的發展看,這當然不是一個樂觀的訊息。民進黨一直以民主改革政黨自居,在陳水扁的“台灣之子”傳說破滅後,蔡英文仍企圖重構這個神話;此時內部不斷傳出雜音,難免暴露了綠色神話的虛假,民進黨當然無法面對。而一個反覆善變、言行不一、追逐近利的政黨,連自己的出發點都不記得,又怎值得選民託付?

  從國光石化及核電政策的反覆、十八趴的明反暗取、到ECFA的搖擺不定、到老農津貼從“抗稅”到“加碼”的變臉,蔡英文一次又一次吞掉自己過去的大話,她的“治國”原則是什麼?她有什麼一貫的理念?蔡英文究竟有多英明,選民還未真正見識;但她今天若連同志的不同意見都置之不理,大家要期待她當選後聆聽人民的聲音,豈非癡人說夢?

  問題其實不只在蔡英文,而在整個民進黨的開放性及自省能力。當年陳水扁家族傳出貪腐弊案時,民進黨是動員全黨力量來圍剿主張“反貪腐”的人,把他們當成“寇”痛打;今天蔡英文和圍繞在她四周的擁戴者,自知正當性不足,因此以“裝聾”來對付雜音。以為摀住異議,就能塑造黨內和諧美好形象,其實只是幻想。而為了短期的制敵戰略,卻把自己立足的道德大本營拿去抵押,才是愚不可及。

  民進黨的善變,除顯示其缺乏一貫原則,更嚴重的是暴露了它“可以輸‘國家’、不能輸政黨”的自私本質。以老農津貼為例,不論從“國家”財政、年金制度化、福利公平性、乃至解決農業問題等“大我”的角度看,都不應在此刻伺機談加碼。但民進黨就是不甘放棄嘴邊的肥肉,即使明明知道咬一口會讓自己現出原形,還是壓抑不住貪吃的衝動。事實上,四年前反對過老農津貼的綠營人士何止王榮璋、林萬億,但那些一心只想著簇擁蔡英文奪取執政大權的人,已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吃相了。

  社論最後說,要說這次大選和過去十年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少了“改革”和“向上提升”之類的政治大話。這並非台灣的改革已經完成,而是許多改革口號均已宣告落空,再提只會讓選民反感,所以只能轉向天真的首投族訴求未來的台灣。然而,政治人物再怎麼善辯,終抹不掉自己行過道路的足印;再怎麼訴求未來,也不能擺脫歷史的檢驗。要說馬英九深受三年多的政績糾纏,民進黨空虛及反覆的八年更是罄竹難書;就算再沒有經驗的選民,從綠營內那些此起彼落的異音中,也能捕捉到足夠的真相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