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瘦肉精案帷幕暫落 食品安全任重道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6 13:26:23  


 
  撇開判決結果不談,庭審過程中一些“小插曲”,也頗耐人尋味。庭審中,販賣瘦肉精的犯罪嫌疑人均表示,知道往動物飼料中添加瘦肉精是違法行為,也知道會對人體有危害,但是危害有多大不是很清楚。嫌疑人之一肖兵甚至語出驚人:“這些瘦肉精豬肉,我也經常吃!”

  這不由讓人想起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此前的論斷——造成“瘦肉精”被違規使用的根源,在於生產者的科學知識的匱缺及道德的淪喪。

  據介紹,並不是所有使用了瘦肉精的豬肉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如果把握豬的生長周期,便可通過豬自然的新陳代謝將瘦肉精排出。可是包括很多農民在內的小生產者缺乏這種常識,導致害人害己。

  但相較於科學常識的普及,生產者道德水平的提高更迫在眉睫。譬如,劉襄曾在筆錄中稱,自己曾出現過心慌、拿筷子手抖等現象,推測與長期接觸瘦肉精有關,但“已經開始生產了,想停也停不下來,只好繼續生產了”。

  劉襄的上述心態,在很多不法生產者身上都可覓到蹤影。就在瘦肉精事件東窗事發的前後,包括硫磺姜、牛肉膏、染色饅頭、絕育黃瓜等食品安全事件,在考驗著國人底線的同時,也在拷問著這個社會的誠信與良知。

  對於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洪凱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認為,對於不法制售者的監管、打擊力度太輕是一個原因,“對這些人施以重罰,讓其他人看到違法成本的沉重,他們必然會有所忌憚,有所收斂。”

  而另有專家指出,食品安全領域亟待加強的監管,不僅包括對於制售者的監管,同樣包括對於監管者本身的監管;不僅要加大對不法制售者的打擊,更要加大對監管者失職、缺位的懲處。食品安全可謂任重道遠。(時間:7月26日 來源:中國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