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極右勢力反撲 危及多元社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7 11:36:44  


  中評社台北7月27日電/挪威人口只有將近五百萬,這個北歐國家向來平靜而安定,會登上國際新聞版面的,大概只有每年頒發諾貝爾和平獎了。誰想得到,這麼一個民主自由、社福體制良好的國家,竟會爆發七十六人死亡(官方最新數字)的屠殺慘案?而究其原因,則是民族主義極右派對社會多元趨勢的反撲。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大屠殺凶手布瑞維克撰寫的《二○八三年:歐洲獨立宣言》預言,歐洲將爆發全面“內戰”,到二○八三年落幕,屆時“文化馬克斯主義者”將全遭處決,穆斯林也會全遭驅逐。甚至表示“每年有成千上萬穆斯林進入我國,這些愛搞自殺的叛徒應被制止”。而他之所以下手行凶,是為了傳播其《宣言》的“一種行銷方式”。這份《宣言》中部分幾乎逐字逐句抄襲美國“大學炸彈客”卡辛斯基的反科技宣言《工業社會及其未來》。只不過把仇恨及指責的對象,從“左翼思想”換成了“多元文化主義”,或是“文化的馬克思主義”。 

  仇恨的對象不同,仇恨卻一以貫之,也同樣對社會採取激烈破壞的手法。事實上,雖然移民的流動、網路科技的興盛、資本與人力的全球化趨勢迅速崛起,當專家認為世界是平的,相對的,全球競爭也更加不受疆域限制,工作機會可以全球流動;當歐美經濟在金融海嘯後欲振乏力且負債沉重時,隨著景氣低迷及就業機會流失,外來移民便被視為爭奪生存機會的威脅。尤其是仍然保存本身宗教與文化、不太融入當地社會的穆斯林族裔,因為回教恐怖組織與西方國家的戰爭,而也被部分人視為公敵。 

  近年來,歐美國家保守民族主義極右勢力開始抬頭,從俄羅斯的光頭黨、德國的新納粹的仇視少數族裔,到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出頭,美國茶黨崛起,許多國家主張保護主義及種族排外的政黨或政治團體人氣上漲,乃至美國若干州通過嚴苛移民法案,都顯示極右勢力對之前多元流動的全球趨勢反感並展開反撲。而這種衝撞,對社會安定與國家安全形成的威脅,以這次挪威的例子看來,恐怕不亞於回教恐怖組織的攻擊行動。這些擁有民主自由傳統、沒有死刑、認同多元與包容價值的國家,為什麼仍然會出現仇視移民、可以不擇手段維護種族純淨度的團體? 

  因為,當我們在支持多元、包容、接納的同時,再怎麼持著寬容開放心胸,再怎麼高調支持如此崇高理念的人,可能都沒有想到,這些逐漸摻入我們社會的外來元素,可能有一天會徹底、而且一去不返地改變自己熟悉的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質地。而很多人可能也沒有意思接納外來者接納到乞丐趕廟公,國家給人家整碗捧去。當今天美國的新生兒之中,白人已經居於少數時,這對傳統美國人會是多大的震撼與警訊?同樣的,在全球流動蓬勃的現在,當外來移民增加並帶入不同的文化、語言乃至種族特徵時,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個國家變了,不再是自己的國家,甚至恐懼國家將遭到“竊取”。 

  另一方面,極端主義,無論是偏右還是偏左,如果過分煽動仇恨塑造敵視,即使並非其目的,但這些偏激的言論有可能引發出真正的暴力行為。挪威大屠殺的凶嫌受到極右派的影響,執著地發展出自己一套偏激的理念,最後導致數十人無辜罹難。台灣在中正紀念堂摘匾改名爭議最激烈時,曾經發生有人開車衝撞群眾而撞傷多名記者的事件。如果不斷迎風散播仇恨的毒種,很可能終究會在某地某時開出血腥的惡果。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歐美國家對仇恨引發的犯罪行為(hate crime)不敢掉以輕心,並且以法律力圖防治。 

  挪威大屠殺是一椿非常不幸的悲劇,人性的包容接納,永遠會與自私保護相互拉鋸,挪威社會從這場震撼中會得到什麼樣的省思與結論,值得持續觀察。而我們在面對類似議題與挑戰時,的確還有許多必須更深刻思索之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