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海軍走向藍水大勢所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9 08:51:01  


資料圖:官方媒體發布的瓦良格號航母近照。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美國《僑報》7月28日載文《中國海軍走向藍水大勢所趨》,摘要如下:

  中國國防部27日首次正式承認正在改造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台,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儘管中國軍方刻意對這艘航母的戰略意義低調處理,但西方媒體無不高調報道,認為是中國軍力有意超越近海防禦,走向深藍的訊號。

  號稱“海上霸主”的航空母艦問世百年,備受大國推崇。它在處理地區危機、海上衝突以及參與各種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英國在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都出動航母。可以說,航母不僅是大國的“名片”,也是大國的“重器”。

  環視當今世界,除了日本、德國是“二戰”戰敗國,受制於國際協議,不能公開建造航母之外,各個重要國家幾乎都有航母。作為世界唯一超強,擁有11艘航母的美國是打“航母牌”的典範,每當有突發事件時,航母往往成為美國出面介入的首要威懾力。

  新興經濟體中,俄羅斯、巴西、印度都有航母,連國土和海洋面積比中國小得多的泰國也有航母。當全球航母數量已超過20艘時,中國沒能在“航母俱樂部”中占有一席之地,與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和正在崛起的新興大國的地位實不相配。

  多年來,中國遲遲沒有建造航母,除了巨大的維護成本與自身經濟實力所限外,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得不顧忌地緣政治與地區安全的因素。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懷有戒心,“中國威脅論”盛行,使得中國在發展航母這種標誌性的軍力時小心翼翼,生怕激起新一波的“中國威脅論”高潮。

  如今發展航空母艦,既有現實需要,也有客觀條件。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劇增,急需有相應的海軍力量來保障海上運輸的生命線和貿易通道的安全。中國的綜合國力和技術裝備水平也達到建造符合自身需要的航母的高度。更不用說,擁有32000多公里海岸線和近300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的中國,面對複雜的周邊安全環境,維護領土主權完整和海洋權益的任務依然艱巨,需要有更強投射和前置部署能力的海軍力量來保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