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高鐵之亂:“不可能”的事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9 09:04:20  


 
  事實上,在京滬高鐵剛開通的三起事故中,雖然有一起事故因雷雨天氣導致。但據專家分析影響的其實是風而並非雷電。一位有著20年駕齡的火車司機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他的開車生涯中從未碰過到因雷擊導致的停車事故。

  而對D3115的行駛狀態進行分析,在停車之前,D3115從永嘉站出發,8分鐘內行駛12公里,平均時速近100公里,最高時速接近200公里。雷擊喪失動力一說顯然不能成立。

  按照壽達山的描述,前面的動車(D3115)緩緩駛上高架橋而後停止。儘管每天有數十輛動車從頭上飛馳,但停車的情況此前卻從未發生。壽達山心裡升起不祥預感:別出什麼事吧?

  20:25,D3115再度緩緩開行。按照調度授權,司機以目視模式闖紅燈行駛,按規定時速20公里。在6分鐘之內,列車向前行駛了2公里。

  幾乎在D3115重新啟動的同時,後方停靠永嘉站的D301也接到調度指令重新開車。但和給D3115的指令不同,調度並未授權D301目視闖紅燈,而是接觸紅光帶後按信號行駛,也就是說,當信號顯示紅燈,D301必須停車等待。

  調度的設想是,讓D3115先目視闖紅燈駛過紅光帶,D301則在紅光帶前停車,待確認D3115已經進站,再授權D301目視駛過紅光帶。

  這裡的關鍵在於,D3115車後區間的信號,必須是紅燈,這樣D301才會按信號停車。

  在調度的計劃中,那盞紅燈理所當然地會出現——整個信號系統正在檢修之中,修復之前一定顯示紅燈。那盞紅燈也必須出現,它實際已經成為D3115和D301兩個龐然大物之間最後的屏障。

  調度“潛規則”

  D301上的乘客傅麗娟原本打算乘坐Z60,一趟北京直達福州的火車。但是她發現,高鐵開通後就買不到這趟車的車票了。她只能多花超過一半的錢買D301的二等座票。

  D301先後經過幾段不同線路,在京滬之前走京滬高鐵。不過,在傅麗娟看來,在京滬高鐵線上,D301似乎是“二等公民”:“從濟南之後就開始晚點,到南京時晚了有半小時”。有長期乘車經驗的乘客告訴傅麗娟,這是因為京滬高鐵線路上首先要保證高鐵的速度和正點率,動車必須為高鐵讓路。

  南方周末記者在這趟車的運行圖上發現,其在京滬線上最長停站時間達25分鐘。這對動車組而言極為罕見。在“7.23”追尾事故之前,京滬高鐵正飽受非議,開通後四天內發生三起故障,導致高鐵一度大面積停運。

  在乘客們的抱怨聲中,D301一路駛過京滬線,過了上海、杭州,便駛入繁忙的甬溫鐵路線。

  2008年建成的甬溫鐵路於2009年10月開通動車組。短短一年半裡,其開通的動車車次由7對增加到30對。不少動車相互間隔時間在10分鐘以內。業內人士清楚,車次越多,間隔時間越短,鐵路調度的難度和壓力也就越大。

  D301的乘客們還對在永嘉站停車不解,實際上它在永嘉並不需要停靠。

  同樣感到奇怪的還有D3115車16號車廂乘客宋建新。他乘坐的火車在永嘉進站後不久,旁邊車道很快駛來另一輛動車D301。宋建新之所以注意這輛車, 是因為他發現這輛車的車廂都是臥鋪, 但乘客卻都坐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