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航空發動機究竟弱在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9 09:40:24  


 
  先進飛機迫切需要高性能的國產航空發動機

  1951年4月17日,當時的政務院下發《關於航空工業建立的決定》,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隨之成立,新中國航空工業正式起步。60年來,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在維護修理、測繪仿制、改進改型、預先研究、新機研製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

  2005年12月,我國自行研製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推力、高推重比渦輪風扇發動機“太行”設計定型,標誌著我國已經繼美、英、俄、法之後,成為世界第五個具備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能力的國家,實現了航空發動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從渦噴向渦扇的跨越,從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邁進。

  但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以及研發高性能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緊迫性。目前我國軍用發動機種類不全,民用發動機幾乎是空白。在珠海航展上出盡風頭的“梟龍”戰機、L-15“獵鷹”高級教練機配裝的都是進口渦輪風扇發動機。C919大型客機在2016年投入使用時,將配裝CFM國際公司的渦輪風扇發動機,ARJ21支線客機配裝的則是通用電氣公司的渦輪風扇發動機。

  還需要看到的是,那些技術領先者在絲毫沒有放慢前進腳步的同時,又不斷以環保等堂而皇之的理由在我們前面設置障礙。美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核心機預研計劃,至今已經發展出七代核心機,而F119的核心機僅僅是其中的第四代,其航空動力工業的技術潛力由此可見一斑。但美國政府從未放鬆過對航空發動機技術的控制,不僅對我國保持封鎖,甚至在某些核心技術上對其歐洲盟友也實行“禁運”。與此同時,發達國家還在人力資源方面實行看不見的封鎖,不僅限制其他國家人員進入航空發動機核心研製領域,而且限制本國相關人才向國外轉移,以此來保持產業實力。

  不可否認,蘇聯/俄羅斯對我國航空發動機的設計、生產有過巨大的影響。但是當我們趕上來時,就漸漸發現能夠學到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一方面俄羅斯研究力量老化,另一方面其對我們的戒心也有所增加。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50正在加緊試飛,但目前發動機採用的還是第三代水平的117S渦扇發動機,計劃使用的AL-41渦扇發動機的研製還面臨很多困難。

  回過頭來看,我們身邊還有兩個不安分的鄰居在拼命追趕。早在1986年,印度就制定了8年研製出“卡維利”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宏偉計劃。一旦“卡維利”研製成功,印度海軍軍艦就有了高效燃氣輪機,嚴重超重的阿瓊坦克也可能起死回生。但目前這項研製工作遇到了巨大困難,到2009年2月已經耗資4.5億美元,不但推力沒有達標,而且嚴重超重。目前,印度正在同法國斯奈可瑪公司合作,期望最終將“卡維利”裝在印度國產的多用途輕型戰機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