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廣州亞運開閉幕式場館海心沙改造後永久保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9 16:12:04  


  《廣州市新城市中軸線北段重要景觀節點控制性詳細規劃》昨日獲市規委會會議通過,該控規最大的成果便是將海心沙的“臨時建築”變成了“永久建築”。具體如何保留未有定論,相關部門將於近期做出方案。但昨日會議為將來海心沙的發展定下了基調:不再增加任何建築,原有建築的高度要降低。

  全票通過

  亞運場館不拆 高度將壓低

  海心沙未來不能再建新建築

  在原有的規劃中,海心沙的亞運場館為臨時建築,近日,海心沙業主單位經過研究後提出了賽後利用方案,並向規劃局申請將原本的臨建改為賽後利用永久功能,申請將海心沙島建設成為廣州市集亞運文化遺產展示、文化交流、休閑旅遊觀光、文體娛樂、文化創意辦公、會議展覽、商業配套設施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國際性和獨特性的休閑文化島。

  海心沙亞運場館到底拆不拆?這是昨日規委會上討論的熱點問題。雖然規委會最後全票通過了保留,但多數專家認為一定要有所改動,海心沙的建築太高,應該適當“降低”,而且,在海心沙原有建築的基礎上不能再建新的建築。這一觀點得到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澤群和市規劃局局長王東的贊同,王東表示,要“壓低高度,壓低體量”。

  對於海心沙的未來,蘇澤群提出了“三要三不要:要增加園林,綠化面積不能變小;要控制蓋樓,建築總量不能增加;要體現公眾性功能,不能變成私人場所。“按這個先控制住,不能增加、只能減少,這是一個原則。我和萬市長溝通過,沒想好之前,不要動他,不能再蓋了,先控制下來。”

  賽後規劃

  保留主看台 三橋連島外

  市民可經二沙島過橋步入海心沙

  海心沙島作為廣州亞運會的開幕式主會場,由西至東分為三個大區——觀演活動區、表演儀式區和東部後勤輔助區。亞運主題建築主要在西部,分別為地下空間及噴泉水池、表演舞台、主看台和集散廣場,東區為保留原有建築作為後勤辦公用房。

  此次通過的控規對這些建築進行了保留。但是,將賽時一些臨時建築進行了改動。

  交通組織方面,賽後的海心沙對外將設三座橋,4號橋為車行橋,2號橋主要為景觀車行橋,3號橋為看台步行橋。島內設有10米寬環形道路,分別連接各外部橋梁道路和各功能分區。看台建築內部設置12米寬消防通道,東區綠化公園內設置6米寬道路。

  根據規劃,公園平時主要為步行區,控制車輛通行,車輛主要通過臨江大道隧道地下空間停車場,連接二沙島的4號橋作為西側人行入口及緊急消防車道出入口。

  另外,規劃要求保持現有建築的總建設量。

  官方回應

  臨建兩年就變違建?規劃局:法規並無明確規定

  之前,有專家指出,亞運開幕式場館是臨建,亞運結束後仍不拆除就變成了違建。

  對此,廣州市規劃局副局長葉浩軍昨日回應表示,2009年4月確定亞運會開幕式在海心沙舉行時,距開幕僅有一年多,時間非常緊迫。當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滿足亞運會開閉幕式場館的賽時需要,對於其賽後的使用功能未來得及作充分研究。

  葉浩軍說,由於當時賽後永久利用功能並未確定,且開閉幕式場館建設工程是亞運會開閉幕式保密工程的一部分,賽後還要根據永久功能進行適當改造,經綜合考慮,規劃部門對亞運會開閉幕式所涉及的建築先以臨時建築的形式作出了規劃行政許可。

  究竟算不算違建?葉浩軍表示,臨時建築的具體使用期限,目前國家、省、市的相關法規並無明確的規定。為規範管理,廣州的一般標準是有效期兩年,超出兩年要申請續期。但也並非千篇一律,尤其是對於涉及公益性的或涉及公共安全、公共設施的臨時建設工程的使用期限視具體需要確定。

  他透露,對於亞運會開閉幕式場館,規劃局在作出規劃許可時,也根據已考慮其賽後經適當改造保留使用的具體情況未特別限定其使用期限。因此,該工程不存在“使用期超過兩年、變成違法建設”之說。

  臨建為何仍要保留?

  規劃局:這是廣州重要遺產

  既然是臨建,為何亞運結束之後仍要保留呢?

  葉浩軍表示,海心沙作為亞運會開閉幕式的主會場,從其選址與建設擔負的功能和作用看,無論是對亞運會本身的精彩圓滿舉辦還是對廣州的城市發展建設來說,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標誌性和紀念性,無疑將成為廣州一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給世人留下難忘的記憶。“對於這一重要的特殊建築,其意義已超越其自身的價值。”

  葉浩軍說,海心沙作為亞運開閉幕式舉辦場地,一夜成名,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環境優美,完全應該保留下來並對其賽後利用進行高水平的統籌規劃研究,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縱觀曾舉辦奧運會、亞運會的各城市,如洛杉磯、首爾、亞特蘭大、悉尼、雅典、倫敦等,其主場館鮮有被全部拆除的先例,大部分都是結合賽後的功能需要進行改造和綜合利用。”

  政府“先上船後買票”?

  規劃局:合理調整規劃正常

  對於為了保留亞運遺產而改變海心沙島原來的規劃,有專家認為,這是政府“先上船後買票”,先建再改規劃,破壞了規劃嚴肅性,是規劃為政府意志讓路。

  對此,葉浩軍昨日回應說,城市規劃是為城市的健康發展服務的,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規劃的合理調整是正常的,不變是相對的。

  “重大節事發生前規劃是很難預測的,在重大節事來臨時,按照重大節事、賽事的具體要求對前期編制的規劃進行一定的調整是正常的、難免的,也是必需的,不涉及規劃的嚴肅性問題,何況這次亞運會開閉幕式場地的選擇完全符合所在地區的規劃定位。”

  專家支招

  何鏡堂:場館去屋頂,桅杆不需要

  在昨日的討論中,市規委會委員何鏡堂院士表示,不贊成保持原有建築規模不動,而是應該把建築的高度降下來,“建築物功能可以保留,但它太高了!把珠江壓得太厲害。”何鏡堂對場館提出兩個修改意見:“第一,桅杆不需要了;第二,屋頂不要了。”

  何鏡堂還提出,海心沙要既能體現亞運遺產,又能體現廣州公共空間,“每個晚上市民都能在此活動。”

  施紅平:

  不該圍起來,市民有意見

  市規委會委員施紅平表示,“市民的意見主要是這本來是公共的用地,卻變成某些公司用來盈利的用地。這些都是人民的錢建起來的,公共的地方變成私人的地方,市民才會有意見。”施紅平認為,開閉幕式場館可以保留,但在管理上應該向市民開放,而不該像現在這樣“圍”起來。“可以這樣,晚上需要做演出場館時,下午可以關閉開始準備。”

  林兆璋:

  利用太保守,應向民開放

  市規委會委員林兆璋表示,“海心沙的問題不是拆與不拆,而是怎麼良性運作,使之有利用價值。”

  林兆璋指出,洛杉磯NBA場館,早上老人家運動,下午學生運動,晚上才是球賽,整天都熱鬧非凡。“我們的運動場還是太保守,有局限。可以在海心沙公園建餐廳,早上老人們在里面喝喝茶,下午小學生去活動,晚上10點後在里面做生意。”
  
  來源:新快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