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公經費怎麼“曬”更合民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30 09:52:04  


 
  “三公經費”最多的五個部門如國稅系統、海關係統等,總花費都超過了兩億元人民幣,而總支出最少的三個部門都在百萬元上下,差別何止百倍!舉例來說,海關總署車輛購置及運行費近4.6億元;中國科學院作為科研機構,公務接待費用9000多萬元,在所有中央機關中排名第三。這些看起來有違常理的數字意味著什麼呢?從某種程度上說,公開“三公經費”不但沒有讓公眾看明白,反而越看越糊塗了。

  至於全國“三公經費”的總額,坊間普遍引用的數據是:每年9000億元,占行政支出的1/3。數字真實與否不得而知,大量公帑被以各種名目消耗掉應該不會有錯,否則何至於一提到社保投入、教育投入和保障房建設等民生工程時,一些地方政府總是喊“窮”呢?

  民眾期待“三公經費”能夠公開化、透明化,更期待花費合規合法,審計監督制度化。如果不該花的錢被花掉了,該節約的錢被浪費了,是不是要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三公經費”需要公開,更要詳查其中的問題花費,要建立問責機制,給公眾一個完滿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