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我們的安全感哪去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30 10:53:45  


 
  石野說:“比如醫、食、住、行,這些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而風險也蘊藏其中。先說醫療,不用說那些醫患糾紛、千奇百怪的醫療事故、藥品漏洞等,就說三個最普遍的:看病難,醫療資源不平衡,大醫院裡每天像春運一般的排隊,一號難求;看病貴,醫療費居高不下,醫院巧立名目收費,一個感冒沒有上千塊看不好,甚至3年前還有一個感冒看了530萬的新聞;看病不安全,醫生無行醫執照,教授甚至死在醫院裡。”

  風險正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石野說:“比如住,城市人口,特別是年輕人普遍有危機感。為什麼?買不起房子。這麼多控制房價的辦法,房價卻不見明顯下跌,即便是拿一輩子的血汗錢,買了房子,仍舊不安全,漏水、火災、質量問題比比皆是。同樣的,食品安全問題,從紅心鴨蛋到三鹿,到最近的味千拉面,各種各樣的食品危機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還有交通,交通發達了,確實帶來便利,但是擁堵、事故、晚點也同樣多了,最近的7.23事件,三年前的濟南撞車事故,2004年的空難……”
物質帶不來安全感

  物質產品的豐富無法給人們帶來安全感,這需要一整套的社會機制共同作用才行。究竟是什麼讓人們失去了安全感?石野說:“三十年的經濟發展,經濟水平提高了。但住進高樓了,可房子漏水,天天能吃肉,可能肉不健康,去飯店吃飯,吃到地溝油,這怎麼能讓人有安全感呢?”

  物質之外,顯然還需要社會機制來保證安全。石野說:“首先,一些部門,壟斷機構,利用權力去追逐金錢,喪失了基本的職業道德,視安全如無物。其二,一些監管部門、主管部門平時作為不夠,一旦出現問題,不僅不及時公開、公正地處理,反而掩耳盜鈴,找借口推卸責任。其三,法律缺乏威懾性,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法律本身的健全還需要時間,目前來說,我個人覺得對於危害到老百姓安全的事件處理過輕。其四,老百姓本身在生活中防範意識不強,看到新聞裡的報道之後可能擔心,但是生活中依舊不注意,不發生在自己頭上,就沒有防範心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