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我們的安全感哪去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30 10:53:45  


 
  安全要從微末開始

  重建安全感:一、政府做到防微杜漸;二、管理者加強法律意識;三、建立完善的職業道德。危險的來源很多,要改變危險頻發的局面,需建立一個讓人放心的生活環境,這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協作。

石野說:“首先,政府平時要防微杜漸。我們有一個習慣,總是在事故發生之後,開始雷厲風行地重視一下,比如火災之後,突擊檢查消防措施;中毒之後,突擊檢查食品衛生等,這些事情為什麼不能防患於未然呢?其二,管理者要加強法律意識。其實不管是瀆職也好,意外傷害也好,都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但是很多管理部門並沒有這種意識,疏忽散漫,不僅對老百姓的安全視若無睹,對於自己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面對的法律懲罰,也模糊不清。其三,重建職業道德。很多特權部門、壟斷部門中,職業道德淪喪,以金錢為唯一目標,為追求利益,置他人的安全於不顧。如果能夠建立完善的職業道德規範,可能這種現象就要減少不少。最後,老百姓本身,也要常懷警惕,平時多看電視報紙,留心一些生活中的常識,不要迷信大醫院、大公司,不要迷信高價,很多時候就能發現問題,同時還應及時舉報,不要等到輪到自己頭上才想起來維權。”

  讓監督者也有安全感

  監督體系和渠道並不匱乏,但是常常效果不好,都還需要更進一步改善和提高。做了十多年的調查記者,如今依舊以作家身份從事新聞調查的石野,不僅親歷採訪過諸多安全事件,他自己也曾為此遭遇過許多危險。

  石野說:“我們的監督分為幾部分,政府部門監督、法律監督、人大的監督,還有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監督體系和渠道並不匱乏,但是效果有待提升,都還需要更進一步改善和提高。比如政府監督,常常幾個部門互相扯皮,踢皮球,無法順暢協調。這顯然是需要提高的,特別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不能推拉拖。其二,媒體監督也是重要的監督力量,但是許多記者聞監督報道而色變、而後退,因為監督報道不僅會遭遇到阻力,甚至還可能會引來訴訟、甚至報復,我自己就曾被恐嚇、威脅,前不久還被告誹謗。如果說監督者本身時常陷入危險之中,那麼這種監督顯然不會有力,所以,應該有相關的法律給予監督者更加有利的保障。所以,就監督而言,不管是政府監督,還是社會監督,都要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一是提供有力的保障,使監督通暢;二是規範監督本身,防止有人利用監督體系惡意攻擊他人。這樣,才會有一個良好的監督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