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探尋英華人“跨國分居”:隱藏重重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30 11:00:20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據英國《華聞周刊》報道,即將到來的8月6日,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按照中國古代的傳說,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相隔銀河兩岸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時刻。而很多華人“跨國分居”夫妻卻無法相會。《華聞周刊》本期特別推出華人“兩地夫妻”專題,探尋他們的現實處境。 
 
  為了一個英國身份也好,為了一段體面的英國國際工作經驗也好,或者是為了一段豐富的人生閱歷也好,一但這樣的個體是婚姻中的個體,且面臨中英兩地分居的問題時,再貌似光鮮的誘惑,背後都多少隱藏著重重危機。

  記者調查發現,華人 “國際分居家庭”的當事人,常常都有深切的不安全感與無歸宿感。

  敏感脆弱的家庭關係

  分居的勞燕,面臨的家庭關係危機,絕不僅僅是夫妻雙方二人的問題,牽扯的還有父母、子女、親屬等各種關係。

  33歲的馬小姐現在持PSW簽證在英。畢業半年來,尚未找到合意的穩定工作。丈夫在國內做著一份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因此也並不願意貿然為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而赴英,“兩人中總要有一個是穩定的。”

  兩人從戀愛到現在已經在一起12年,雖彼此感情極為深厚穩定,可是,雙方內心深處卻到底有一份不安全感,擔心對方有小三慰藉平時孤單的生活。

  畢竟馬小姐赴英兩年,雙方一共只見過兩面。此外,馬小姐已入育齡,又是獨身子女,她的父母已經六十多歲,孤單在國內生活,很是想念她,幾乎每次電話都要催她速速回國,“年齡不小了,別在外繼續漂著,盡快回國生孩子,開始穩定生活。”馬小姐坦誠自己內心也很矛盾。

  “我很珍惜有這樣一段異國生活的經歷,也希望將來真有機會留在英國,國內適合掙錢開展事業,可食品安全等問題卻讓人覺得不想留在國內定居,但婚姻問題怎麼辦,父母誰來照應?生育問題又如何解決?我絕非想做丁克一族,可如果想留在國外打拼,也實在沒條件立刻生孩子,然而年紀越大,生育越困難。”馬小姐紅著眼圈跟記者嘆息,每每想到過年過節父母都分外地孤單,生病了自己也不能在側照料,心下很是內疚。

  雙方身心健康遭遇挑戰

  當人長期處在一種不穩定、缺乏安全感的精神狀態中,當夫妻雙方因為長期兩地分居而長期沒有規律的性生活時,彼此的身心健康都遭遇著嚴峻挑戰。

  王小姐在英國持工作簽證,即將滿5年,可以申請辦理永居。而她的丈夫為了事業在國內開著一家小公司。幾年來,他們各自忙著工作,平均一年只能見上三四面。王小姐在金融行業工作,時間基本都貢獻給了工作,因為一個人生活,總是買點三文治或者沙拉就應付了飲食問題。夜深人靜,就有些孤單,沒有家庭生活,沒有人陪著看電影逛街,其實“內心滿苦的”。她頗為尷尬而無奈地告訴記者,她發現自己自分居以來,皮膚以加速度在衰老,光澤度和彈性,都遠不如那些她在國內的同齡朋友。“我在最好的時候卻沒有和愛人在一起,有時候我也不知道為了那些獲得,我的付出,是否有意義。”

  她慨嘆,自由的生活,其實屬於年輕人。對於已婚的、中年了、有家庭責任的人而言,其實什麼都比不上在一起重要。她說如果她拿到永居,丈夫還不到英國來團聚,她就只能選擇離婚。“女人需要一個肩膀靠靠。我也不想一個人在英國懷孕生孩子。他一個人在國內,也抱怨自己沒有家庭生活,日常生活沒人照顧,永遠只能在外面吃飯。”王小姐對自己眼下如履薄冰的婚姻已經是嚴重信心缺失。

  嚴重的事業危機感

  嚴重的事業危機感,對於孤身留在英國打拼的移民們,尤甚。因為,要讓另一方放棄在國內更好的工作發展機會,而來英國團聚,都取決於留英一方的工作情況、收入狀況以及其後續增長的潛力空間。如果留英一方的事業發展可能,不能為雙方日後留英的共同生活,提供一份穩定的保證,雙方的分居生活就勢必要更久。因此,留英一方,事業危機感就更加重。

  記者發現,處於兩地分居狀態的,通常都是女方在英國,而男方在中國。鮮有男方在英國,女方卻駐守國內的。而對於女性而言,能在異國獲得的職業上升空間,可想而知。

  馬小姐在國內有體面的職業與收入,然而在英國,她卻做過外賣的接線生、中餐館的樓面,偶爾還做點別的兼職掙些收入。“作為體驗生活可以,但如果真正在過日子,這不是可以為繼的狀況。如果我要讓丈夫盡快到英國來,就必須找到一份穩定而收入不錯的工作,才能確保兩人團聚後至少一段時間內的生活沒問題。”而對於另一方而言,重新站在事業的起跑線上,也必然是危機感深重。

  得失權衡之間,看似算術題,其實最終是“妥協題”。妥協,就像鹽,鹹而苦澀,卻永遠是生活的必需品。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