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外儲非百姓血汗錢的荒謬邏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30 15:45:56  


 
  我們可以換種說法。倘若是借的,央行行長周小川所謂的貨幣“池子”總量沒變,央行只是從一處借錢買了另一處的東西,物品(外匯)的所有權名義上在央行,實際上還是其他債主的(如發債劵等,道理很明顯:買東西的錢是借的)。

  但如果“錢”是印的—那麼基礎貨幣的發行就超量,這些人民幣在國內是沒有對應商品的貨幣(因為商品已在國外),從而使得國內流通中的貨幣增多,若是10元錢的貨幣等於購買5元錢的商品—也就出現了貶值與通脹。

  所謂通脹,可以理解為政府對全民合法的、“潤物細無聲”的掠奪。人們之所以擔心美國EQ2後的EQ3沒完沒了,就是怕它濫用“鑄幣權”對全世界的財富掠奪。外管局不管解釋得天花亂墜,一個基本事實不會改變—外匯儲備都是國人創造的剩餘價值,說成是百姓的“血汗錢”並不過分。

而通脹的緣由究竟何在?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周其仁看來,或許並沒這麼複雜,“通脹沒有那麼多類別,貨幣超發是根源。”外管局的此番言論,實在有些低級。

  外匯儲備到底是誰的錢?外匯儲備不是百姓的血汗錢,不是人民的血汗錢,難道是脫離了人民的國家的血汗錢,難道是空中樓閣外匯局憑空創造的血汗錢?或許外管局應該說“不是外國百姓的血汗錢”,似乎還更合情理一些。

  有觀點認為,中國號稱“外儲第一”華而不實的外匯儲備,其實源于普羅大眾血汗的喂養。我國外匯儲備是企業或個人用實實在在的商品、能源、資源以及隱性的環境代價換來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錢”。

  中國外匯儲備的超速積累,不僅源于“血汗工廠”(勞動力的低工資、低福利)的“廉價輸送”(人民幣幣值長期低估),還源于“只進不出”的“中式重商主義”傳統。

  但在外匯儲備數字飈升的背後,中國則付出了沉痛的代價——自然資源的耗竭、美好山川的污染、國民的長期低工資和低福利等。換回的卻是華而不實的“外儲第一”名號,以及對外國居民尤其是美國人對中國的大量“名義負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