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外儲非百姓血汗錢的荒謬邏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30 15:45:56  


 
  更糟糕的是,隨著外匯儲備潮漲,逐浪而來更具流動性和不穩定性的外國資本,更在精明地避開實體經濟領域,進入股市、樓市,侵蝕著中國經濟並不強健的肌體。

  如此看似“美麗數字”的外匯儲備,卻和老百姓無關。那麼,換一個角度說,外匯到底是不是央行的和政府的?如果是借債買的,只是代管。若是以超發基礎貨幣收購的,則是以“鑄幣權”進行的掠奪和無償占有。

  倘若是前者,外匯使用不可能免費,本來就不是你的,怎麼可能免費贈送?只能按市場原則等價交換。若是後者,得來是無代價的(現在的電子匯兌就是一個數字),返還卻要有償的,這種邏輯實在有些強詞奪理。

  外管局同時稱,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國內外匯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較為強烈,普遍不願意持有和保留外匯。也就是說,目前“藏匯于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

  外管局所謂的“免費使用外匯”,事實上不存在。如要藏匯于民,又不能讓人民幣在央行泛濫,央行則要將超發的貨幣核銷,這是能穩定國內幣值的,如不核銷,央行的人民幣當然會泛濫。

  外管局這種言辭,實在有些欲蓋彌彰,其實明眼人一看便知:藏匯于民不是操作問題,也非需求問題,根本上是監管問題。

  華盛頓不少對沖基金的操盤者認為,中國央行手握逾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能掌控人民幣升貶,如果有貶值壓力,可以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中國大規模外匯儲備是正確的,但是其風險在於,如此大規模的流動性有可能突然間消失。”(時間:7月30日 來源:時代周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