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外匯儲備非百姓血汗錢 外管局想虧就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30 15:48:53  


 
  外管局此番通脹恐嚇,就好比“自己放了一把火,還在嚇唬別人不許放火。”

  我國採取的是外匯管制制度,對企業和個人所持有的外匯數量均有限制。並且規定企業銷售所得外匯和外商來華投資資金,都必須兌換成人民幣,亦是強制結匯政策。

  這一政策的長期實施,才是導致我國外儲巨額增加的根源,亦成為通脹輸入的渠道。

  用中國國內承受通脹、低工資低福利和環境生存環境惡化的代價換來的巨額外儲,奪得華而不實的“外儲第一”名號,以及對外國居民尤其是美國人對中國的大量“名義負債”。補貼這些高福利富國,我們為他們提供低廉資金,甚至蒙受本金不斷貶損(美元貶值和通脹),還要背的一身駡名,被人家指責操縱匯率、導致全球失衡、自己不消費……

  外匯儲備即便拿出些用于改善福利,也不是國內通脹之源頭,而只是一種回饋;而且國家完全可以用外匯購買資源、礦藏等在國內低價補貼居民,居民也不是不可以用外匯購買進口物品,這也是擴內需、促進口、促進國內經濟轉型的重要手段。

  在國內外匯管制政策沒有改變之前,老百姓手中的外匯投資渠道非常狹窄,外儲就是分給民眾確實發揮不了多大效用。目前對於外儲的利用,主要是由國家主權投資基金掌握著,用于海外股權投資、資源收購、國家債券等項目,但絕對不能就此認為“這些錢理所當然是國有企業的國家的”,甚至被某些利益階層借此占有。但從長遠看,在外匯自由兌換、人民幣國際化的大環境下,只有“還”匯于民,巨量外儲才能夠减輕壓力。

  外儲亦是屬于全民的財富,必須由民眾來監督,讓民眾分享其投資所得,方是正途。于國于民都有利!(時間:7月30日 來源:財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