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駁斥外管局的“兩個熱點回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30 15:51:46  


外儲亦是屬於全民的財富,必須由民衆來監督,讓民衆分享其投資所得,方是正途。
  26日,外管局再次就外匯儲備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而看了所刊登出來的相關應答,卻令人啼笑皆非,明顯是在忽悠公眾,侮辱民眾的智商。因此,需要在此對其“兩個熱點回應”加以駁斥,以廓清真相。
  
  第一個熱點回應:外管局對“外匯儲備是老百姓的‘血汗錢’”的說法進行了“澄清”,表示交易都是出于等價和自願的原則,企業和個人的經濟利益在外匯和人民幣兌換時已經實現。並表示目前“藏匯于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據7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
  
  這個回應只說對了一半,企業和個人的經濟利益在兌換時確已“部分”實現,但卻非等價和自願。我國採取的是外匯管制制度,對企業和個人所持有的外匯數量均有限制。並且規定企業銷售所得外匯和外商來華投資資金,都必須兌換成人民幣,亦是強制結匯政策。這一政策的長期實施,才是導致我國外儲巨額增加的根源,亦成為通脹輸入的渠道。只是近期才開始在部分地區試點放開,並將逐步放手讓企業持有外匯結算自由權。
  
  由於我國外匯市場並未自由開放,兌換渠道有限,外匯牌價未能及時反映其真實價格,實際上存在著利差空間。因此,這也就造成國內金融機構兌換外匯時,買入價格與賣出價格之間的點差大,手續費亦高,並非真正的等價原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