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華時評:誠信,事關企業的基本良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31 08:13:02  


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電/新華網報道,瘦肉精風波,“達芬奇”事件,成都知名的老堂客火鍋店將顧客食用過的火鍋底料回收加工後重新銷售,“味千拉面”使用濃縮液勾兌湯料……當誠信的血液在利益的經營中斷流,無異於企業基本良知的遠去,傷害了千千萬萬的消費者,最終也將毀滅自己。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然而越來越嚴峻的事實表明,一些“企業家”的眼中卻只有唯利是圖。他們貌似精明地以欺騙和傷害消費者為代價換取一時的超額利潤,卻從不考慮愚蠢行為的最終結局。有著眾多連鎖店的味千拉面現在已經被無數網友質疑,而成都的老堂客火鍋則所有門店被責令停業。

  放眼中外,有口皆碑的品牌無一不是靠誠信、依法經營換來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僅靠造假發展壯大。三鹿奶粉因三聚氰胺而倒下、雙匯因瘦肉精事件身陷困局等事例表明,任何欺騙消費者,甚至漠視消費者的企業,都會遭到市場無情的懲罰。

  真正的企業家和投機鑽營者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必須流淌誠信的血液。這是企業逐步壯大、長久發展的基石,甚而會關乎國家興旺。不久前,中國概念股在美國集體遭遇困境,接連被停牌甚至退市,起始的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上市企業的財務造假行徑。商務部一項數據顯示,中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其中因產品質量低劣造成的各種損失達到2000億元。當“誠信就是吃虧”、“守信者不得益”的欲念點點湧起,必將使傳統的誠信美德遭受嚴重扭曲,最終迷亂了本該恪守的企業經營道德,使自己付出慘痛的代價。

  企業家能否誠信經營,依靠的不僅是自身的道德約束,更有法律和相關制度制約。人們期望,行政執法部門不應在造假企業被曝光後才姗姗而來,事前的監管和嚴厲的懲戒同樣重要,而一些諸如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的質量信用檔案建設等新的制度設計,理應在嚴峻的現實面前,抓緊研究完善,盡早面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