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京刊:美國與中東重重矛盾與處處困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1 00:15:37  


 
  奧巴馬應對中東變局的困境

  面對中東的政治動蕩,奧巴馬的反應先是謹慎、搖擺,後來又在利比亞問題上冒進,前後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反應出美國在中東政策上左支右絀的困境。

  奧巴馬上台後反其道而行,實施以“戰略收縮”為主要特征的中東政策。在反恐問題上,奧巴馬明確放棄布什政府“反恐戰爭”的提法,代之以“打擊暴力極端勢力”,以此減弱對中東國家的衝擊波。在伊拉克問題上,奧巴馬提出清晰的撤軍時間表,緩解在阿拉伯世界引起的不滿。在民主問題上,奧巴馬放棄了布什的“大中東民主計劃”,把近期地區穩定擺在了長期民主化前面;在巴以和談問題上,奧巴馬加大了對以色列的壓力,力促恢復和談,期望為美國的兩難困境解套。然而,突如其來的中東政治動蕩一夜之間中斷了奧巴馬的新中東政策,讓其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中。

  奧巴馬必須在美國的國際信譽與美國的價值觀之間走鋼絲,在穩定與民主的平衡中尋找站位。美國要在中東落實“戰略收縮”,就必須將地區穩定和反恐的任務交付給其中東盟國,因此奧巴馬政府更加依賴埃及、沙特、也門等國家的政府,盡量不表露對他們的人權批評。突尼斯、埃及政治動蕩發生後,美國自然而然的反應就是支持當地政府。但是,隨著埃及局勢的快速變化,奧巴馬認識到繼續支持穆巴拉克將站在失敗者一邊,這才站到了穆巴拉克的對立面,聲稱穆巴拉克必須下台。而在沙特、巴林和也門,美國儘管對反政府運動表達道義上的同情,但是從一開始就同當地政府站在一起,支持他們採取暴力措施穩定局勢。這些國家均是美國的重要盟國,他們的穩定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在穩定與民主、利益與價值觀發生衝突時,奧巴馬總體上站在穩定和利益的一邊;但是當形勢已不可為時,則順勢而為地站到了民主一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