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作家、學者們,今天還去書店、圖書館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31 12:22:17  


  今天還去書店買書、去圖書館借書嗎?(來源:東方早報)


  阿城(北京,作家)

  現在不去書店買書了。

  這裡的圖書館也不去。

  

  陳村(上海,作家)

  最近去過季風書園,買新近出版的弗拉基米洛夫的《延安日記》等。

  不去圖書館找書,效率太低成本太高。

  

  陳丹青(北京,畫家)

  自從我自己的書在書店賣以後,就再也不去書店了。

  去圖書館借書幾乎是古代的記憶。

  

  陳冠中(北京,作家)

  書店固定去萬聖,但自去年以來書店去得少了,不如在網絡上買書多了。

  在大陸從來不去圖書館,以前在香港的時候會去大學圖書館。

  

  陳平原(北京,教授)

  現在買書就是請學生代買。

  圖書館是經常要去的。

  

  陳尚君(上海,教授)

  堅持到書店買書,每月要花上千元,網絡購書為輔。

  偶爾去圖書館借書,主要利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 

  

  陳思和(上海,教授)

  書店當然去得多了,我不會在網上買書,要買也是托學生買點。

  圖書館我現在去得少了。

  

  陳子善(上海,教授)

  最近一次去書店是上周日去季風書店陝西南路店。我現在每周一次去季風書店華師大店,最近一次在書店買的書是《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華師大圖書館還是經常去,上海圖書館有一段時間沒有去了。對我來說圖書館是我研究工作的起點,很多材料都是在圖書館發現的。

  

  董橋(香港,作家)

  英文新書店、舊書店還去去。

  圖書館只是偶爾到港大時去查查資料。


  馮象(美國,學者) 

  一月去書店一兩次,買五六七八本。

  圖書館很少用了。

  

  傅傑(上海,教授) 

  逛書店已成癮,但通常只在學校周邊。

  通常也只去學校圖書館。

  

  傅月庵(台北,作家)

  我在舊書店工作,總到書店借書看,看完還回去賣。

  圖書館就不去了。

  

  葛劍雄(上海,教授)

  近年幾乎沒有去書店買書,通過其他各種途徑得到的書也來不及看。

  沒有去其他圖書館借書。復旦大學圖書館與我自己的藏書已能滿足我的需要,偶然通過館際文獻傳遞找過一兩種資料。

  

  葛兆光(上海,教授)

  我仍然隔一段會去書店買書。

  但很少去圖書館借書。

  

  何兆武(北京,教授)

  每個月去一次萬聖。

  圖書館不去了,嫌麻煩。

  

  黃裳(上海,作家)

  書只托朋友買。

  圖書館不去了。

  

  江曉原(上海,教授) 

  書店仍然去,但越來越少了。偶爾也在網上買書。當然我的情況稍微特殊些,因為許多我需要的書出版社會送給我。

  圖書館很少去。已經好多年都不去了。以前是因為圖書館服務太差,現在也許有所改善,但我們已經有別的渠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圖書館,比如網絡、個人藏書等等。現在許多期刊、圖書都可以在網上看到。

  

  蔣寅(北京,學者)

  家裡書放不下了。

  主要去圖書館借書。

  

  愷蒂(南非,作家)

  書店經常去。

  圖書館不去,這裡沒有好的公共圖書館。



  李輝(北京,作家)

  當然去書店買書,可欣賞,可比較,可挑選。

  圖書館偶爾去查資料,書就不借了。

  

  李黎(美國,作家) 

  在美國買英文書,近年比較少到書店買,而多半是網購。但我不在網上買中文書——回台灣和大陸時,逛書店是美好的享受,每次都買到行李超重。

  從前覺得不上圖書館簡直活不下去。自從有了互聯網,除非是為了特別的報刊雜誌或者網上查不到的數據,近年是越來越少上圖書館了。

  

  李長聲(日本,作家) 

  近處有幾家書店,甚至有一家較大的,穿過它進站乘車,所以書店幾乎不是特意去。書店的樂趣在於翻閱,其次才是買,雖然很有點對不起開店的。沒有藏書之好,更不想搬家拉上幾汽車,不得不買時才買。

  家裡不訂報,樓後有一個圖書室,去那兒看報看雜誌。附近最大的圖書館藏書一百多萬册,每周至少去一趟。比起書店來,更愛圖書館,起碼不會有囊中羞澀的尷尬。該館在公共圖書館的出借統計中名列前茅,我貢獻大焉。

  

  李公明(廣州,教授) 

  我買書主要三種渠道,一個是書店,還有一個是批發市場,還有就是網絡。

  圖書館這些年去得比較少了,利用藏書比較多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