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旅美新移民為子女“孟母三遷”選名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4 22:58:22  


 
  學生自己動手“改造”學校

  美國學校不像中國那樣抓得緊,不少學校大多上午8:15上課,下午3:15下課,一些學校於是會安排很多課外體育、文藝活動讓學生參與。家庭主婦可以3時多開車把孩子接回家,也可讓孩子選擇參加活動或者坐校車回家。

  美國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不限於書本知識,譬如這個學校的學生本身就是學校的主人,他們可自由表達個人想法並付諸實踐,因為很多的教室等場所設施的改造方案是由在校學生自己設計甚至買來材料,學校只出經費贊助。

  畢業生作品被作為墻面裝飾

  記者在美國幾大城市的學校採訪時發現,一些學校的教室內有盥洗室、開放式廚房以及餐台、冰箱等。美國的一些中小學的實驗室堪比大學,記者在華人基督教學校的生物實驗室中,還親眼目睹了學生還沒有解剖完的貓、乳豬等動物的大腦及身體部件,它們被放在密封陰暗的冷凍室內等待下一次的實驗。

  記者在波士頓米德爾塞克斯中學(Middlesex School)採訪時,感覺這所中學和大學一樣大氣、美麗。和其他學校一樣,該校設有教堂常年邀請畢業生和名人舉辦講座;但不一樣之處在於,學校將每個畢業生的手工木雕作品都鑲入墻面,成千上萬的木雕拼接而成的一面面墻壁讓人震撼不已。

  移民母親劉女士的教育感言:

  讓孩子接受東西方教育雙重洗禮

  我的小孩今年16歲,之前從沒出過國,但他去美國讀高中是一人過去的,所有的飛機轉機、入境手續、入境後的對接聯絡都需要他一人面對,這也讓他成熟了很多。

  入住當地家庭後,我小孩搬了幾次宿舍,整個過程的事務性聯絡都由他跟中介及老師溝通。目前他和老師一家住在一個典型的美國小鎮上,寄宿家庭是一個純樸的典型美式文化家庭,注重家庭聚會和家庭教育,家長大部分的業餘時間會跟小孩在一起,餐前的禱告、節日的聚會、飯後的家庭運動都非常健康而有意義。

  我小孩每天的日程安排是:早上7:40上課,中午吃飯休息30分鐘,下午2:00~2:30放學。回家吃完午點,再去打球。課餘期間,學校還有些實質性的學生團體活動,完全自發參與。學校會讓小孩明白他們自己是主體,學校所有的資源都依他們的想法而重組設計,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學生一進入學校,就要讓學生自己設定大學的目標,老師為每個學生度身定制學習計劃,並共同努力達到目標。現在我小孩在那兒的生活和學習都非常開心,已經很習慣那兒的生活。

  小孩猶如一張白紙,這張白紙猶如用隱形筆畫好了完美的圖畫,而沒有呈現出來。那幅完美的圖畫靠我們給到合適的條件和環境讓它完全展現。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應該是越早越好,比如選擇小學、中學、大學,提示他們這件事父母只是個重要參考人,這些事可以有更多的參考人,過程中我們可引導可參考的範疇,他們必須自己去詢問更多的參考信息。

  我們是中國人,毫無疑問我們的後代將繼承中華文化的精髓,早期教育從儒家思想開始,從三字經、弟子規開始,我是非常認同的,技能是可以在任何時候提升。

  如果我們的小孩在幼年或者說初中時期打好了中國的國學基礎,那麼,在高中時期應(趁他們的思維方式沒有完全定型)去國外學習西方的文化和理念。如果我們的小孩從小已經會自主地去過濾知識,那麼這種學習的速度將是我們不能估量的。

  美國是源自西歐教育理念為主的移民國,它既有歐洲的傳統的優良教育理念,同時又不缺乏靈活度,並且在創造性思維的激勵上有普遍及深度的研究和實踐。

  我們的孩子接受了東方教育,再加上這些西方教育的熏陶,無論在世界觀的維度,還是在邏輯思維的維度,即倫理教育的維度和技能教育的維度將會更寬廣、更豐滿。小孩如果選擇了出國接受教育的方式,要協助他如何做好出國留學的準備,可以多請教中介的老師對考托福、SAT等進行詳細指導,讓小孩自己查找相關信息,了解國外小孩的生活習慣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