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於收費公路種種可能的亂象,我們早有一定的心理預期,但面對京、滬等12省份公布的“收費公路摸底調查結果”,仍然還是不免感到觸目驚心。
既驚心於收費公路債務規模之巨大、負擔之沉重僅12省份,累計債務餘額便高到7593.5億,更驚心於收費公路巨虧嚴重的經營現狀一年1025.7億,收費總額並不算低,何以仍是普遍巨虧呢?
據央視不久前的報道,中國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率最高近60%、最低也接近20%,平均暴利程度居各行業之首。
一面是收費總額巨大,一面又是驚人的債務和虧損,如此悖謬的收費公路現實,根源何在?回頭檢視此前國家審計署的相關審計報告,或許不難找出問題的答案。
其一,收費公路建設資金中貸款比例過大、政府投入比例過低。審計署2008年的審計報告顯示,“十五”期間全國10個省(市)收費公路投資6400億,其中銀行貸款等債務性資金4700多億,占73%。貸款比例過大,利息負擔自然沉重。
其二,收費公路建設成本過高。審計署2007年對34個高等級公路項目的審計顯示,“其中20個項目執行招投標制度不嚴格”,許多均涉嫌“幕後交易、商業賄賂”,不僅影響工程質量,也抬高了工程成本。
其三,收費公路用於自我的營運成本過高。從“摸底調查結果”中不難發現,大多數省份的“營運支出”都高於“稅費支出”,有的甚至與“養護支出”不相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