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5日電/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2日攜巨額禮單出訪緬甸,宣告了安倍政府圍堵中國的“亞洲自由之弧”外交的再次啟動。多維新聞認為,安倍寄希望其所謂的“擁有自由、民主、人權等共同價值觀”,並施以經濟援助的手段拉攏中國周邊各國加入“反華包圍圈”,這既與與当今時代超越國家體制和價值觀構筑合作关系的主流外交相去甚遠,又凸顯了其冷戰外交思維的不合時宜。不思改善中日关系的安倍政權在國際外交上恐再入死胡同。
“亞洲自由之弧”死灰复燃
“亞洲自由之弧”計划最早由安倍第一次內閣時的外相麻生太郎提出。当時,麻生在題為《創建“自由與繁榮之弧”——拓展日本外交地平线》的演講中說,日本原有兩大外交基軸,第一是“強化日美同盟”,第二是“強化與中國、韓國、俄羅斯等鄰國的关系”。現在要多一個新基軸,那就是向國際社會推廣的“價值觀外交”。為此,麻生主張日本應在歐亞大陸外圍建立一條“自由與繁榮之弧”,即從東歐的烏克蘭開始,經過中亞、阿富汗之后,再延伸到越南、老撾、緬甸,通過經濟援助幫助這條弧线上的國家推行“自由制度”。
然而,当時處於日本規划的“亞洲自由之弧”上的國家,包括美國、印度、澳大利亞都不歡迎這個附帶意識形態條款的日本版“馬歇爾計划”。安倍第一次內閣的“亞洲自由之弧”計划最終胎死腹中。時隔6年,第二次上台的安倍再次重啟“亞洲自由之弧”計划,貫徹安倍外交路线的執行人仍由麻生太郎擔任。
安倍在2006年第一次当首相時,首次提出過"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安保戰略構想。而這一個構想,恰恰是構建一個對中國的包圍網。安倍再次当上首相之后,再次就對華外交戰略发表的意見,與五年前的戰略相一致,依然沒有拋棄"包圍中國"的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