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逢春:兩岸發展機器人競爭又合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5 14:24:13


機器人可以模仿人類的表情。(中評社 黃文杰攝)
 
  兩岸都有設廠的蔡逢春觀察說,台灣必須自問,自己有多少競爭力,只要有實力與信心,中國大陸自然會選擇合作,若沒有競爭力,很快就會被打垮。

  至於機器人產業,蔡逢春說,他從2005年跨足進入,基本上經營很辛苦,因為這是屬於整合性產業,好比機電與軟件整合,再投入居家生活智能以及機械手臂搬運等運用,現階段單純仰賴機器人產業,恐怕無法創造高營收,這不像汽車產業發展百年,有一套完整的供應鏈可以維持。

  蔡逢春不諱言,目前機器人產業的龍頭,還是在日本,不過中國大陸也發展迅速,主要是每年2000萬輛汽車成長速度,會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發展,他們最大利潤還是微小馬達齒輪,可以用在門鎖、電動桌、電動椅、汽車內裝、腳踏板等,只要聲音控制就能啟動

  不過未來機器人產業是可以預期,主要是高齡化時代來臨,很多生活智能需要仰賴馬達齒輪以及機器人服務與照顧,另外也有事後維修管理,“現在屬於沒有需求市場,哪天就是需求市場”。

  他說,雖然自己在大陸也設廠營運,但整個機器人觀光工廠概念,暫時沒有打算移往大陸,關鍵還是兩岸法令不太相同,台灣雖然地小人窄但靈活度夠,中小企業在經營上也更有彈性,面對大陸競爭又合作模式,唯一不變法則,就是產業升級跑得比大陸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