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31日電/原北京動物園副園長涉貪,也說明了一個道理:當權力不能像動物一樣被關進籠子,某些人的獸性就可能比出籠之虎來得更凶猛。
日前一則“原北京動物園副園長肖紹祥涉貪”的新聞,成了網民的熱議話題:新聞說,肖紹祥涉嫌貪污罪、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北京市檢二分院提起公訴。
在動物園任職,竟也能貪到1400多萬元,這亮瞎不少圍觀者,也引發網民競猜:他是在“鷺鷥腿上劈精肉”,虎口拔牙賣錢呢,還是昧了豺狼虎豹們的夥食?……還有網民調侃:那些動物如果也能說話,想到涉事副園長一斂就是大手筆,自個拼命賣萌才換得那麼點口糧,會不會唱“最後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細看消息,肖紹祥的貪污手段,其實無關什麼“與獸爭利”,而是逮著基建、拆遷等工程項目機會,把錢打給施工單位,再套到自己賬戶。它看上去與動物們有關,實際上是跟手中的權力有關。
但輿論在戲謔化解讀中,動輒將這個蠅量級官員的犯罪行為跟動物們“扯上邊”,這固然因其職務身份跟動物有關聯,更由於“獸性”隱喻意義與涉貪行徑間的契合——當有些人的利欲無法被抑制,其獸性會比出籠之虎還要來得凶猛。
對公眾而言,肖紹祥的涉貪之所以顯得突兀,在於它爆了反腐領域的一個冷門。沒想到,這麼窮的“廟”都能養得出“肥耳的方丈”,足見官位有大小、反腐不該有盲區。它還說明了,當權力不能像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被關進籠子,某些人便就可能變得“禽獸不如”。即便是動物園副園長,也可能在他有限的權力範圍內張開貪婪大嘴。
|